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美食 查看内容

舌尖上的宝应

2014-10-10 08:49| 热度:8849 ℃ |作者:玲子|来源:新浪博客|我要投稿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也进入夜长昼短的循环。而此刻,位于大运河沿岸的有着小香港美誉的宝应,一道道鲜绝人寰的美味才刚刚走上当地人的餐桌。
  2014年9月28日,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位于地球北半球的高邮地区也进入夜长昼短的循环。而此刻,位于高邮地区北部大运河沿岸的有着小香港美誉的宝应,一道道鲜绝人寰的美味才刚刚走上当地人的餐桌。
  9月29日,早上7点,住在宝应叶挺路上新华书店宿舍的老尹已经起床,女儿小左从广东打工回家探亲,为了一年里仅仅一周的相聚,她要去窑河菜场去寻找一种当地珍贵的食材-鲜菱。菱角,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菱的果实,菱肉含淀粉24%、蛋白质3.6%、脂肪0.5%,幼嫩时可当水果生食,而老菱,经过高温煮沸,菱肉内的丰富的淀粉会转化为糯香的羊脂白玉一般元宝状的固体,酥糯而香甜。当地人几乎人人都掌握着剥食菱角的绝技,无论是四角菱还是双角菱,整个食用过程,都遵循着从菱角腹部咬开再将菱角整个咬出的祖制。从菱角的采摘到端上宝应的餐桌,当地人严格地将时间控制在一百二十分钟以内,从而保证了食材的鲜甜。
  早上九点,老左结束了早晨的劳作,开始为女儿准备回家的第一顿早餐-长鱼面。长鱼,又称黄鳝,是一种鱼,身体像蛇,但没有鳞,肤色有青、黄两种,大的有二、三尺长。取上等野生长鱼二两,农家自长韭菜二两,鲜榨菜籽油五钱,将菜籽油加热至轻微冒烟,韭菜下锅,翻炒数十下,注入五百毫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运河水净化而来的极品纯天然自来水,十分钟的时间,菜籽油与长鱼的蛋白质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使得汤汁由透明色转白,当地人用“汤雪白在滴”来形容鱼汤的美味程度,小左仅五分钟的时间就将一盆长鱼面一扫而尽,对于她而言,即使三千元十五分钟的二郎寿司也比不上自己父亲亲自下属烹制的家乡美味,当然,她也没有钱去日本吃二郎寿司。
  早上10点,同住新华书店宿舍的四楼的晓为表妹送来了自己的秘制熏鱼。新鲜大头连子经过两天的腌制已经完全入味,精选上等压榨花生油煎炸,直至熟透。大头连子对于宝应人民来说,是大自然的恩赐,晓将全部的爱心倾注在一块块熏鱼里,她深知,被单位食堂油水催肥的表妹亟需要家乡的美味,以调和体内的氨基酸、蛋白质和肥厚的脂肪,同时在移民城市打拼多年的表妹。
  转眼到了午餐时间,舅舅在小左回家前两天已经准备了60只大闸蟹。即使在南方打工,生活并不富裕,可是小左对当地人在国际五星级酒店里的乐享阳澄湖大闸蟹也是毫无羡慕的,因为从小吃着八两及以上/只的大闸蟹长大的她,深知这种蟹类最好的产地其实她家乡的高宝湖,也就是全国第四大淡水湖。秋日的清晨,湖水静谧而优美。这片宁静的湖泊,千百年来滋润着苏中平原,养育着这里的居民。过了重阳,清澈明净的湖水出产中国最优质的大闸蟹。,五两以下的母蟹通常只会被当地的主妇们用来做蟹黄豆腐羹,五量至八两之间的通常会送上省内外各个餐厅的餐桌,而八量/只以上的通常才会保留在当地人的餐桌。
  中午十二点,老尹已经将蒸好的十只螃蟹端到桌上,重阳已过,大闸蟹的蟹黄已经挤出了蟹壳,蟹黄如运河的落日呈现深橙色,配上镇江香醋,五钱姜粒,以达到“鲜”味的极致境界。鲜”是只有中国人才懂得并孜孜以求的特殊的味觉体验。全世界只有中文才能阐释“鲜味”的全部涵义。然而所谓阐释,并不重在定义,更多的还是感受。“鲜”既在“五味”之内,又超越了“五味”,成为中国饮食最平常但又最玄妙的一种境界。
  秋日的午后,阳光洒在院子里,地上是梧桐树叶子错落有致地影子,老左结束了下午的劳作,和老尹一起为女儿准备下午茶-藕夹。藕,作为最有效地对抗衰老的植物,深得当地人民喜爱。藕切片,将鲜肉夹杂藕片之间,裹上调好的面粉,在锅里煎炸,有着超过五十年炸藕夹经验的老尹,炸出来的藕夹油而不腻,轻咬一口,肉的松软加上藕的爽脆,这是一种平凡而让人无限挂念的美味!
  时间是食物的挚友,时间也是食物的死敌。为了保存食物,我们虽然已经拥有了多种多样的科技化方式,然而腌腊、风干、糟醉和烟熏等等古老的方法,在保鲜之余,也曾意外地让我们获得了与鲜食截然不同、有时甚至更加醇厚鲜美的味道。
  下午五点,浩爷跟他三姑讨论春节的风公鸡。风公鸡,宝应人挚爱的美食,鸡宰杀后,带毛开膛,掏出内脏,每只鸡约用八角10克、草果10克、白胡椒5克和食盐25-35克拌匀(也有加拌辣椒的),在鸡的腹腔内擦抹,腌1-2小时,再把刀口缝起来,挂在通风处风干即成。时间带走鸡肉多余的脂肪,香料与鸡肉充分融合,更让鸡肉多了几份韧性和香味。能在春节回趟家吃上家乡上好的风公鸡和核桃乌烧牛肉是很多在外地打工的宝应游子的心愿,而高价而拥挤的春运却又让他们不得不放弃在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想法,更多的时候,他们会在自己打工地的菜市场对着一堆鸡毛发呆。
  一周的假期充实而匆忙,小左结束了与家人的短聚,再次踏上了南下打工的路途,虽然远离家乡,但是家乡的美味仍然在舌尖流转。无论脚步有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他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