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风情 查看内容

宝应寺庙塔

2014-10-19 11:24| 热度:9040 ℃ |我要投稿

  佛教传入中国后,与原有的印度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相结合就有了,寺庙塔等多维一体的宗教形式。寺庙的作用,结合起来也就是说,纪念释迦牟尼等佛菩萨的单位机构。塔是安放佛教中有道行功德僧人舍利的建 ...
  佛教传入中国后,与原有的印度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相结合就有了,寺庙塔等多维一体的宗教形式。寺庙的作用,结合起来也就是说,纪念释迦牟尼等佛菩萨的单位机构。塔是安放佛教中有道行功德僧人舍利的建筑。佛教中讲佛的身语意,其中,佛像是佛的身的表象,佛经是佛的语的表象,塔是佛的意的表象。从功用上讲,它有镇邪降魔的功用。
  宝应宁国寺始建于唐贞观十一年(637),原址在宝应县城叶挺路东首,名为宁国教寺,后易名宁国禅寺。历代多修建,古县志记载,宁国寺寺门朝南,前临大街,后依城墙,规模宏阔,寺内藏明万历年间铸造的大铜钟,大雄宝殿匾额为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寺后有千佛楼,寺内有数百间殿堂楼阁,素有“跑马关山门”之说,是宝应第一大丛林。清道光六年(1826)大雄宝殿和颜真卿手迹毁于火灾。一九四九年后宁国寺改建为电影院。一九九三年宝应县开始重建宁国寺。


  宁国寺地藏塔

  定善寺大义塔和镇海塔
  定善禅寺在宝应曹甸镇古塔村,定善禅寺始建于公元四百年,开山为东晋安帝时世称辩才的学问僧德聪,是苏中地区现存最早佛教寺庙。定善禅寺有三座山门,东为文武殿,西为城隍庙,定善禅寺居中,三者一体,前后有房共九十九间半,殿宇巍峨,楼阁参差,雄踞古泾河北岸。寺内外古迹颇多,大小两座宝塔,大的叫镇海塔,小的叫大义塔。镇海塔建于初唐,砖石结构,高四丈有余,八面七层,拔地而起,直上霄汉,十分壮观。据说古塔监造者是唐开国功臣尉迟敬德。当时古塔之东是海口,常潮汛暴涨,浸田毁舍,尉迟敬德率民众围堤垦荒,兴修水利,百姓年年丰收,五谷丰登。百姓感念其功德,纷纷捐款捐物,建造了此塔,名曰镇海塔。大义塔也有一个典故,相传当年尉迟敬德依寺驻兵,其子宝林触犯军纪,尉迟敬德坚令将儿子处斩,埋首级于此。民众为其大义灭亲所感动,自发建造一塔,以表纪念。故当地人又称这里“塔儿头”。一架大钟,亦为唐铸。寺龛供奉第一功德祖,乃古塔监造者尉迟敬德。其寺有古传俗语:“一寺二塔神仙造,红漆栏杆三座桥;土庙居住荷叶地,七孔朝天出富豪。”另一俗语为:“三桥七井二塔高,砖洞十口像船摇;十三河塘绿水飘,三十七丈回龙道。”一九六六年定善寺僧侣被逐,佛像被烧,庙和宝塔相继被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重建定善寺和二塔。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