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风情 查看内容

里下河曾是中国最大湿地 现存17湖荡你知道吗?

2014-10-23 11:13| 热度:10000 ℃ |来源:扬州晚报|我要投稿

射阳湖风光(资料图片)昨天,记者从刚刚出版的《江苏湖泊志》发现,扬州现存的主要湖泊有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射阳湖、瘦西湖和里下河腹部地区湖泊湖荡等。湖泊志扬州主编徐炳顺先生告诉记者 ...
射阳湖风光(资料图片)

射阳湖风光(资料图片)

    昨天,记者从刚刚出版的《江苏湖泊志》发现,扬州现存的主要湖泊有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射阳湖、瘦西湖和里下河腹部地区湖泊湖荡等。湖泊志扬州主编徐炳顺先生告诉记者,书中对里下河腹部地区湖泊湖荡首次作了最为全面完整的记载,里下河曾是中国最大的湿地,现存17座湖荡,星罗棋布,不过1980年以来,江苏一共消失了11个湖泊,其中最大的就有宝应的射阳湖、广洋湖。

    曾为古澙湖 1950年起开始缩小甚至消失

    里运河之东,里下河地区古为澙(xì)湖地带,退为内陆,变为淡水湖泊,史称古澙湖。《太平寰宇记》云“射阳湖长三百里,阔三十里”,后因湖泊自身泥沙和生物残体的沉积,尤以明代“分黄导淮”以后,及淮河泛滥所带来泥沙沉积,使原来的一些澙湖变小、淤浅、解体、分化为大小不等的湖荡。1950年以后,由于开发荡滩,兴修副业圩,湖荡面积不断缩小,甚至消失,而名存实亡。

    在地质时期,里下河地区几番海水进退,几番沧海桑田之变。在距今7000年前,苏中—苏北海岸线大致在赣榆、海州、灌云、灌南、涟水、高邮、扬州一线。此后,海平面逐渐稳定下来,从新石器时代到汉唐时期,苏中沿海海域在波浪作用下,泥沙做横向运动,逐渐堆积成岸外沙堤。

    秦汉时期,里下河日渐涸出,形成一些聚落。

    只是变小了 射阳湖、广洋湖并没消失

    宝应县林业站负责人于洪林昨告诉记者,射阳湖、广洋湖其实并没有消失,只是湖泊面积大大缩小了。目前,射阳湖水面约8平方公里,广洋湖水面15平方公里,与解放初期相比,射阳湖整整缩小了130平方公里、广洋湖也缩小了43平方公里。这块历史上浩瀚的“东荡”,如今芦絮、荻花飘飞的壮观场面越来越少了。

    于洪林说,湖泊的消失跟发展农业经济有关,人们把湖泊当成了“养殖塘”,大量新的鱼类引入到湖中。虽然人们获得大量经济效益,但同时也造成了湖泊环境不可逆转的破坏。而堤坝“规划”又打破湖泊自然演变,老的湖泊在消亡之后,也不会有新的湖泊再生。目前高邮湖、邵伯湖、宝应湖、射阳湖将全面停止大规模水产养殖,加上正在进行的里下河水源调整工程,消失的湖泊可望得到恢复。

    过度开发 30年湿地少了900平方公里

    记者从市湿地保护部门了解到,射阳湖、广洋湖属于里下河腹部地区,俗称“锅底洼”,历史上湖泊湖荡众多。然而,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人们对里下河湿地进行开发利用,围垦种粮、开挖鱼塘等。目前,扬州市里下河地区的原始沼泽湿地几乎都被开发,原有湿地生态系统发生了变化。其中,里下河腹地的湖泊湖荡,由于非法圈圩导致湖泊水域不断缩小,湿地面积从上世纪60年代末的992平方公里,下降到1997年的58.5平方公里。湿地的破坏,不仅导致水环境恶化,还影响湖泊调蓄洪水的功能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尤其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湿地周边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人口密度较大,生活居住着300万人,各类人为活动极为频繁。对湿地生物多样性、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12下一页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下一篇:换亲,难忘的历史上一篇:敲糖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