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向本报反映,宝应安宜东路苏中批发市场对面的人行道上,停放着长期不用、无人问津的两辆长安之星和一辆小卡车。三辆车上均已落满灰尘,破旧不堪,其中一辆面包车的三个轮子不知去向,四轮小卡车四个车胎全部干瘪,车身锈迹斑驳,惨不忍睹。这些车辆不仅占用了公共道路,浪费了公共资源,还影响了城市环境。 随后,记者在走访时发现,“僵尸车”添“堵”现象随处可见,居民楼附近零散地停放着一些废弃车辆,多数没有车牌,车上落满灰尘、树枝。 这些“僵尸车”有的是汽车,有的是自行车;有的有车主,有的则来历不明。每辆“僵尸车”或许背后都有“小故事”。或是车主买了新车,有了“新欢”淡忘“旧爱”;或因车辆几近报废而维修代价过高,车主只得忍痛割爱;或因车主失踪、入狱等原因被弃;或为犯罪分子作案后遗弃。 “僵尸车”该如何治理?记者随即采访了几位市民,多数市民认为,既然车主已经将车辆遗弃,相关部门可以直接将其没收。“最重要的是车主要自觉,不能方便了自己,为难了别人。”环城路一家汽车维修人员告诉记者,车辆使用达到一定年限后,一些零部件无法更换,车辆基本无法使用,可送往报废公司或二手车市场处理。 宝应县交警大队主要负责人表示,如果“僵尸车”是有牌照的,可先查询车主信息,联系车主让其自行处理。如果严重违停并已影响到道路通行的,交巡警部门可将把车子拖走。对于没有牌照的,将查询其有没有合法来源。交警提醒,私自丢弃车辆不仅妨碍他人的生活,对车主自身利益也存在不利的影响,如果这些车辆被他人设法启动,并且肇事或者从事犯罪活动,车主也将承担相应责任。 面对这种新型的城市垃圾,加快管理好“僵尸车”,无疑已经成为民众的普遍呼声。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对“僵尸车”的管理,仍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一方面是交通管理部门、城管部门、停车场、小区物管似乎都可以搭上一点边,另一方面是长期“僵尸”的成本低廉甚至零成本,助长了“僵尸车”乱象。 要使“僵尸车”在城市消失,固然需要公众提高公共意识,自觉管好自家车辆,也需要管理部门有所作为,积极探讨破解“九龙治水水不治”的困局。而更为重要的是,尚需制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僵尸车”认定标准,及有关部门明晰权责进行分类处理的情形,如拖车、起诉、强制报废等。·程琳 王洁·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