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风情 查看内容

一碗炒饭

2014-12-29 10:43| 热度:4535 ℃ |作者:常乐斋主|来源:宝应文艺网|我要投稿

  一碗炒饭,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是没什么稀罕的,甚至根本就不在乎,而对我们经历过没饭吃年代的人来说,那就不一样了。  那是1977年,文化大革命刚结束,各行各业刚刚开始稳定下来,人们的生活水平还 ...
  一碗炒饭,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是没什么稀罕的,甚至根本就不在乎,而对我们经历过没饭吃年代的人来说,那就不一样了。

  那是1977年,文化大革命刚结束,各行各业刚刚开始稳定下来,人们的生活水平还很差,每天能吃上一顿米饭,填饱肚子那就是最大的奢望了。
  秋季开学前,我收到了高中录取通知书,父母很是高兴,但转眼又犯愁了,愁的是我要住校,要带米交伙食的,而家里六口人,每月在生产队只能领到50斤稻子,碾成米也就30多斤,还有一部分是大麦采子,因为家里人口多,每年都超支,剩余的部分粮食被卖到粮站了,必须用钱到粮站再去买回来(这叫做吃返销粮),到学校交伙食,也不能带大麦采子呀!没办法,家里每月从生产队领到稻子所碾成的米基本上就全部给我了,要吃米的话,就只能到粮站去买返销粮了,平时家里人每天只能吃大麦采子。后来村里出了一个政策,上高中的学生,夏季有10斤米的调剂米计划,这样一来总算勉强有米交伙食了。
  学校在镇上,离家有10多里路,那时候也没有自行车,只好住在学校,上高中的阶段,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天一斤米,早上二两,晚上三两,中午半斤,根本就不够吃的,加上伙食房多少还会克扣一点,所以,实际吃到的就没有一斤米了,每天还没到吃饭的时候,肚子就开始咕咕的叫了。
  星期六晚上回来的时候,父母知道我要回家了,中午特的做了饭,留一碗饭给我,家里平时每天都吃稀饭的,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父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忙问我:在学校还能吃饱吗?我望着父母的眼神,本想点头,但我也知道家里的情况,也不好意思告诉父母,所以也没有吭声,其实,父母看到我的样子心里就明白了,于是,母亲说:这样吧,家里星期三中午煮饭,你星期三下午一放学就回家,晚上就可以吃顿饱饭了,我点点头。
  到星期三下午放学的时候,约好本村的几个同学一起回家,由于学校离家有十几里路,到家的时候天已经晚了,但是只要我一到家,母亲就会把中午特地留下来的一碗饭炒给我吃。
  有一次星期三,记得是春天的时候,从学校到家的时候天还没有黑,母亲立即帮我炒了中午特地留下的饭,我刚端到饭碗,我弟弟看到了,那时候他才十二三岁,他也要吃,母亲赶紧对我说:你端到别的地方去吃,我端着碗往外跑,我弟弟在后面追着我要吃,我跑的快,一转眼,躲到我叔叔家的门后面,而我弟弟因为找不到我了,在外面哇哇的哭了起来,听到弟弟的哭声,我的眼泪簌簌的往下掉,怎奈肚子实在是饿了,最终还是狼吞虎咽的把一碗饭吃掉了。
  光阴荏苒,时间过去几十年了,每天都在吃饭,但是那一天所吃的一碗饭,是我记忆中吃的最快、印象最深的一碗饭了,每每想到这件事情,心里总是酸酸的。
  为了吃顿饱饭,来去步行二十几里路,在现在的孩子们看来,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我儿子小的时候,吃饭经常弄得满桌子的饭粒,有的时候吃饭还要哄着他,每每这个时候,我就讲这件故事给他听,让他珍惜粮食。这件故事也不知道说了多少次,等到儿子大点的时候,再说这件事情,他就有点显得不耐烦的样子说:又来忆苦思甜了。我听到后也很感叹:他们这代人是赶上了好时代呀!
  俗话说:饱汉不知饿汉饥。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是很难体会到个中滋味的,但愿这样的苦难不再发生。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