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名人 查看内容

为季榜眼正名

2012-10-23 10:03| 热度:7746 ℃ |作者:信息员|我要投稿

  据《宝应历代县志类编》(简称《类编》)记载,我县科贡中式是从明代开始的。第一位贡生是明洪武十八年(1385)的杨允。第一位举人是明建文元年(1399)的王宗学,县里立了鹏踏坊和经魁坊,表彰他的考绩。第一位 ...
  据《宝应历代县志类编》(简称《类编》)记载,我县科贡中式是从明代开始的。第一位贡生是明洪武十八年(1385)的杨允。第一位举人是明建文元年(1399)的王宗学,县里立了鹏踏坊和经魁坊,表彰他的考绩。第一位进士是明永乐十九年(1421)的高昭,县里立了一座高高大大的进士坊,庆贺他京试中式,在一县之中取得史无前例的突破。然而,最高等级的考试——殿试,在二百六十多年的明朝一直无人问津。直到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我县才出了一位当朝皇帝御笔钦点的榜眼及第季愈,使科贡出现了崭新的记录。
  季愈的家属今望直港镇,是原獐狮荡北沙村季家庄人。《类编》中关于他的文字不多,与这位榜眼公显赫的考绩很不相称。今年6月中旬,我去姜家巷,拜访探亲归来的美国休斯敦州立大学教授季家凰博士。她年逾九旬的母亲居老太说:“我们家老祖宗季榜眼是好人,他凡事都让人一步。”是的。季愈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乡试考中举人第二名,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会试考中贡士第二名,随后参加康熙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获一甲第二名榜眼及第,三次至关重要的考试均为亚元。他字退如,据说有闲章一枚,镌曰:处处让人一步。此言既是其三中亚元的自述,也是此公为人处世的准则。没有丰厚广博的学养和世理通达的气度,是不可能产生这样深刻的人生感悟的。康熙皇帝喜欢他,在他任翰林院编修后,又提升作为太子侍从官庶子,并钦锡御书一幅。康熙四十七年(1708)冬,太子胤礽被废黜,大臣索额图以谋逆罪处以极刑,其二子俱正法。在如此激烈的政治风波中,季愈未受牵连,次年春便被派到广东任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提督学政。这般良好的结局,应当说和他“处处让人一步”的人生哲学有一定的关系。
[page]
  关于季愈。《类编》说他“父为掾吏(县衙中办理文书的小官),湖西(今金湖县境)奸民刘某谋不轨,令穷治其党。愈父搜其家有一册,皆素知其名,无不法状,势不可匿,渡湖佯失足堕水,以册纳污泥中,皆获免。愈中康熙二十三年举人,三十九年进士,皆第二,殿试亦第二。人以为阴德所致。”清廷推崇佛教,因果报应之说风行,用以解说季愈时来运转的缘由,对教化人们弃恶从善端正世风是有作用的。
  康熙四十八年(1709)春,季愈放为广东学政,乘官船离京赴任,沿大运河南下,途径宝应时回乡祭祖。乡亲们想去广州淘金,典卖家什筹集川资随之同行。不幸的是季愈未至任所即半途而卒,那些人的发财梦也跟着破灭。于是有了“季榜眼上任,坑死人万千”的说法。不久此言便成为流传城乡的谚语。今天,我们不妨对此事的来龙去脉作一些分析。季愈的官船可能不会太大,上面应有卧室、厨房等设施。除季愈及其眷属和水手外,带不了几个人。“坑死人万千”的说法夸张得太过份了。当时即有人觉得季愈委屈,说坑死的仅为一人,名叫任万千。还有人说季愈并没有坑“死”人,而是坑“煞”人。于是一条仅在宝应流传的谚语便有三个不同的版本。其实此事怪不得季愈,乡亲们要求随行,“处处让人一步”的他又不好意思拒绝,结果这些人成为途中的累赘,给这位文弱书生添病。再则他也没有料到自己会半途而亡。如果说“坑”,不是季愈坑乡亲们,而是乡亲们坑了季愈。倘若说“死”,死的只有季愈,乡亲们也许一个都没有送命,全跟着装载季愈遗体的官船返回家乡。俗说“好事不出门,坏话传千里。”正如鲁迅在《三闲集•述香港恭祝圣诞》所写:“群言淆乱,异说争鸣,众口铄金,积非成是。”近三百年来,似乎没有人深究这条谚语的成因和正误,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死者说公道话,害得季榜眼莫名其妙地把黑锅背到如今。
[page]
  还有一个故事,说季愈捡到了一只绣花鞋,拿给同窗看,佯说这是你妻子给我的。那位同窗便回家责问,导致那无辜的女子蒙羞自尽。这个老掉牙的故事是移植过来的。结论是季愈损了阴德,女鬼找他索命。季愈“处处让人一步”,还有善良老父为榜样,且不说他是否会干这种非礼之事,就冤冤相报而言,这女鬼应该在季愈赴京途中及早下手才是,何必要等到他飞黄腾达之时呢?用故事损人,恐怕是嫉妒者所为,“一山凸起群山妒”嘛,古人有诗在先,此乃三三两两茶余酒后聊出来的闲话。上述文字,是我关于季愈生平考证研究的点滴。曾对季家凰女士和几位同道说过,她和他们都表示赞成和支持。季愈是我县历史上的科考精英,曾为宝应赢得过崇高的荣誉,学宫的鼎甲坊上有他的大名,应当还他一个清白。我衷心希望人们,不要再使用那不符事实的谚语了。季愈的族人和后裔,也应当理直气壮地为自己有这样的祖先而自豪。《类编》载:翰林院编修广东学政季愈墓,在殷黄台小新庄。即今黄塍西南的小新庄。墓中有王式丹的同科榜眼赵晋撰写的墓志铭。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曾几次从旁边的路过,看到那里有松林和墓碣等物,历经“文革”,都已荡然无存。但当地老者都应该记得它的位置,如果修复为文物景点或立碑存记,清明时节有人去凭吊祭扫,那就谢天谢地了。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