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新闻资讯 宝应关注 查看内容

有绝活宝应“女柳匠”张秀凤 带富六十户乡邻

2015-1-24 10:46| 热度:5536 ℃ |来源:扬子晚报网|我要投稿

  走进张秀凤家庭院里的加工房,只见地上铺满了已分拣好长短的柳条,5位农家妇女分坐在房间四周,熟练地挑选着柳条,编织着柳篮。“家里地顾得上,靠这个一年也能有3万多元!”在这工作了7年的陈秀英看 ...
  走进张秀凤家庭院里的加工房,只见地上铺满了已分拣好长短的柳条,5位农家妇女分坐在房间四周,熟练地挑选着柳条,编织着柳篮。“家里地顾得上,靠这个一年也能有3万多元!”在这工作了7年的陈秀英看到记者显得很高兴,她说,在乡亲们眼里,张秀凤做了老板,实际上,秀凤大姐也着实不易。

  13日,正值“三九”,宝应县夏集镇丰收村农民张秀凤一早就忙开了:“多少?又要8000个啊?没问题!”接到一笔订单,张秀凤爽朗地笑了起来,“这下又要接着忙喽!”张秀凤今年52岁,是夏集十里八村的“名人”,从事柳器编织30多年,是个“资深”柳匠,她自己靠柳编发家致富,周边几个村60多个农民跟着她学编水果篮,每年都能挣个几万元。
  走进张秀凤家庭院里的加工房,只见地上铺满了已分拣好长短的柳条,5位农家妇女分坐在房间四周,熟练地挑选着柳条,编织着柳篮。“家里地顾得上,靠这个一年也能有3万多元!”在这工作了7年的陈秀英看到记者显得很高兴,她说,在乡亲们眼里,张秀凤做了老板,实际上,秀凤大姐也着实不易。
  上世纪70年代,20多岁的张秀凤在镇上柳器厂做女工,干事勤快、灵活,很快就学得一门熟练的编织手艺。可没过多久,厂子便关了门,张秀凤不得不回家种地。“就这样把手艺荒废掉?”张秀凤很不甘心。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秀凤结识了邻县一位专门卖柳器的小老板,看到了销路,她重操旧技,在家边种地边为对方代加工各式柳篮,人手不够,又拉来了几个姐妹。那几年,张秀凤过得充实、滋润。
  2006年前后,张秀凤接到的活越来越多,干得也越来越累。直到村里经常在外跑生意的人“点”了她一句:“不要被人家‘剥削’啦,干脆自己当老板得了!”张秀凤才下定决心搏一搏。自己最拿手编柳篮,而市场上这种水果篮非常抢手,张秀凤便拿出绝活,做出几件样品,找到镇上的几家水果批发商,她的“作品”被人家一眼看中,张秀凤顺利拿下第一笔订单。
  2007年,水果篮供不应求,里外都是一个人,张秀凤力不从心,不得不让长期在外打工的丈夫徐加俊回乡“加盟”,专门负责原材料购买、运输。张秀凤平时还经常琢磨着水果篮的新创意,比如给柳条染色、缠上彩色皮纸、裹一根金丝绳……这样,她的水果篮“卖相”更好,订单增加了很多。
  2008年,大学毕业的儿子徐吉利给张秀凤带来了新的惊喜:带着自家果篮,在苏州各大水果市场奔走推销,大胆允诺免费试用半年,果然被很多批发商“相中”,张秀凤的手工水果篮第一次打入了苏州市场,并逐步辐射到上海、浙江等地。前不久,徐吉利还办起了自家网站,展示各种精美果篮,让母亲的生意做得越发“高大上”。
  “母亲负责生产设计,父亲搞运输,我抓市场销售,一个月能卖到2万多只呢!”拨通徐吉利的电话,那头的他笑得很开心。记者了解到,现在的张秀凤主要精力就是寻思着怎样推陈出新,顺着她的指引,记者看到庭院甚至邻近几户人家门前都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柳篮,有的颜色丰富,有的形状各异,一只只篮子整齐地排列着。“这边红色的果篮就是今年刚出的,苏州客商一下订了1000多个,马上就能发货了!”张秀凤拿着眼前的果篮,喜笑颜开……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