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名人 查看内容

师道可风,书品堪尚——星乙夫子事略

2015-2-26 08:25| 热度:8465 ℃ |作者:赵文澜|我要投稿

  梁星乙先生,是我一生敬仰的老师。他离开人世,已经八年了。然而他用心血点燃起来的烛焰,依旧光彩照人。每思为先生状其行而自惭浅薄,难以擢笔。兹录其事略,实不足以彰先生之德,只是尽弟子之微诚而 ...
  梁星乙先生,是我一生敬仰的老师。他离开人世,已经八年了。然而他用心血点燃起来的烛焰,依旧光彩照人。每思为先生状其行而自惭浅薄,难以擢笔。兹录其事略,实不足以彰先生之德,只是尽弟子之微诚而已。
  先生字藜青,自署其室曰:“白石草堂”。终生以名行。一九〇六年生于江苏宝应西安丰镇,一九八四年逝于故里。先生幼聪颖,初承家学,后从族曾祖梁尚清茂才,攻古文诗词,以家贫,中途辍学。父奉宜翁,为童子师,糊八口之家,极为艰难,常外出为衣食奔走。先生童年,即为父代课。教书批字,从容不迫,俨然是一位严师。塾童十余人,莫不信服。时乡里已初传姓名。
  先生于教育土地上,默默耕耘一辈子。年甫十六,即在家乡设馆授徒,因教学得法,从学者多有进益,教誉渐渐远传。而立之年,被县城中某氏延为西席,不久,自行设帐,先后历时十一年。在沦陷期间,先生以国学为本,抵制奴化教育。在教学中,有计划地选授岳飞、文天祥、陆游等人的爱国诗词,以期诸生不忘国耻。先生于言传之外,尤重身教。平时,对学生不多言词,常结合课文讲解,让学生明白做人之道。而先生则身体力行之。后执教于旧宝中,因生活清苦,营养不良,一次竟晕倒在课堂上。学生为之感动不已。不久,先生目睹学校当局所行日非,乃拂袖而去镇江,设塾于长安里,继以舌耕糊口。
  镇江解放后,先生欣然接受新鲜事物,不愿拘宁旧塾,决心投身民主教育,乃于友人共同创办长安初中补习社。先生主其事,兼任语文课。十年间,实行民主治校,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历届升学率,均步武正规中学,因而教声卓著,得市教育局之重视,为社会所赞扬。
  先生尝自谓“有金石翰墨之癖”,一生游于书艺。少时从乡里庞梅村先生学书,初以颜柳入手,娴习规矩。后转涉秦汉魏晋。一生倾心汉碑,于《西岳华山庙碑》浸淫最久,领悟独深,遂以隶名世。先生作隶,善已涩笔取势,万毫齐力。故笔底所出,古朴自然,雄浑苍劲,而秀韵内涵,有较高的审美意趣。先生的中小行楷,以颜柳为骨架,融入《张黑女墓志》之气韵,取黄山谷笔试,结字从厚重凝练中透出灵秀之气。先生的书法,已臻于“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境界,如高士容与徘徊于山林之间,悠然自得。融碑帖于一炉,自出机杼,是先生对于书法的用心处。这是值得当今书坛借鉴的。自四十年代末,先生客镇江近二十年,书迹遍于京口,梁氏书风,影响着当时的书坛。一九七二年,先生有作品参加省展,得与林散老之作,比肩而悬。一九七八年,先生居京时,曾于北海团城子园,与赵朴初先生同堂为“鲁砚展览”题词,深为赵老所重。先生当年为金、焦、北固等名胜所书之楹联,有大江东去之势,颇为壮观。一九八六年,镇江文化界,为纪念先生,于市博物馆,举办了星乙先生书法遗作展。先生的书作及传略,现已为即将出版的《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第二辑)所收录。先生对于书法教育,亦不遗余力。旅镇时,曾在国画馆兼任书法教师多年,作《书法歌》。阐发要旨、嘉惠后学。镇江当代书界中,出其门下者,颇不乏人。先生馆宝应时,得其薪传的弟子有江兰茂(女)及本文作者。其他从学者甚众。先生授书法,善于因材施教,初学者,教以点画之法,有基础者,则要求多读帖,读好帖,从整体上把握临写对象,加强自我意识。先生取譬说:“譬如运甕,须从甕外运之,若身入瓮中,安能运哉?”他要求学书者,多做字外功夫。先生一九八二年回乡参加政协活动,我有机会相随左右。他自评草书说:“论个体,我字字胜人,论整体,我幅幅不如人”。还特别叮嘱我不要跟着他的脚步走。他要我写怀素大草千字文,解放自己。一位书家,能于晚年对自己的书法,进行反思,并用以启迪后人,确实是了不起的。这种科学的治艺态度,足堪风范后世。
  先生于诗文,并非视为余事,而是看成自己的艺术生涯中一个重要部分。先生旅镇不久,欣逢全国解放。由此,他吟兴勃发,经常用诗词讴歌新事物,抒发自己对新生活的深切感受。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则作长歌以赞之,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则撰长联以颂之,某女生赴新疆支边,则赠诗以勉之。他在参加市政协,市文联所组织之活动中,多有即兴之作,脍炙人口。他在《多景楼》诗中吟道:“北顾天安怀孺慕,东流江水涤诗肠”;在春节赛诗会上唱出:“为问吾民何所乐,只因党泽胜于春”。爱党之情,跃然纸上。一九七七年游鼋头渚时写道:“天净云澄新霁后,时来鸥鸟掠波光”。诗中一扫“文革”阴霾,表现了自己心头的无限喜悦。先生旅镇,好与名士游。平日倾慕张太素,并与李宗海、乐图南等诸诗翁,乐数晨夕,唱和不绝,每有佳什。生虽久作羁旅,犹时刻系念家乡,于赠故乡友人诗中吟出“……八宝湖光萦客梦,三山江景触心弦。闻到故园花竞放,他乡小草亦欣然”的恋乡之情。先生的诗,多有情韵双胜之妙。然在答友人诗中却写道:“南郭吹生奚足仰,不才无可盗虚声”,显示了诗人虚怀若谷的胸襟。为继承和发扬先生诗风,弟子某君搜集其遗作,编为《白石草堂诗词佚稿》,现已付梓,不日即可问世。
  先生一生耿介自持,不趋时俗,能急人之难,有侠义风。日伪占领县城时,伪军中有一文职人员,能书,每欲结交先生,先生闭门不纳。复有伪职人员向先生索书,先生则断然拒绝。先生执教旧宝中时,某女生参加《雷雨》演出,被学校中反动社团,视为异端,并欲加害。先生得知此事,挺身而出,仗义执言,某女生得免于难。先生以育才为乐,克尽师责。“舍己之田,耘人之田”,则是先生从教的箴言。先生教书法,常亲作演示,以便直观。自谓“鸳鸯绣出从君看,尽把金针度与人”。对身处逆境的旧友,或驰书慰问,或赠诗勖勉,或解囊相助。有学生远道来访,那怕是风雪之夜,也要践约往车站迎接。他就是这样,用慈母之爱,去温暖学生们的心,激励他们勇敢地扬起生活的风帆。先生教读一生,向不希望自己的学生从一而终,而是鼓励他们进学校读书,学习多方面的知识,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先生这种甘做人梯的精神,是十分感人的。
  先生家教甚严,二女皆成才。长女诲方,苏州女师毕业,投身教育;二女义方,为高级工程师,从事核仪表研究。他们在工作中均有建树。
  我县乡先贤成永编辑《疑年录》,近期由郁念纯、陈铁凡二位耆宿校补印行。其中收录了先生的条目。
  先生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其满门桃李,莫不缅怀先生之高风。先生善教,而勉其弟子转益多师;先生善书,而启其后昆,从师贵于自立。先生之师德可谓隆矣,先生之书品,可谓高矣。
  秋雨新凉,小斋人静,读先生诗,顿觉清仪在目,遗音在耳。孺子之怀,不能自己。于是铺笺命笔,追录先生事略如上。
  摘录于《宝应县文史资料第七辑》 时在二0一四年十一月十四日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