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风情 查看内容

那些揩“公家”油的年代

2015-11-6 09:36| 热度:4848 ℃ |作者:何平|来源:山阳客|我要投稿

“公家”是我们这一代人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挂在嘴边的话。这是个什么定义呢?词典上的解释是:与私人相区别,今指国家、机关、团体或代表公共利益的组织等。可那时我们的理解不是这样,我 ...
  知道文首这张图片上的东西是什么呢?估计大多数人不知道,这是一个用于缠绕漆包线(一种铜芯的线)的木轴,而对于我来说,它是一个小圆凳。就是看到家中的它,引起了我的一段思忆。
  “公家”是我们这一代人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挂在嘴边的话。这是个什么定义呢?词典上的解释是:与私人相区别,今指国家、机关、团体或代表公共利益的组织等。可那时我们的理解不是这样,我们的理解是,公家是一个公共的大家,公家的东西也是公共的属于大家的,每个私人都是有份的。
  那时候大家的收入基本都是差不多的,也不太可能有额外的收入,因此只有量入为支,节支为入。大家都想方设法节约开支,不像现在都在想方设法增加收入。如何少花钱呢?你不能侵犯别的私人的利益,别人会和你拼命的。那只有多揩“公家”的油了。
  在那时,好像沾“公家”的光不是什么不道德或是犯罪行为,因为许多人自我解嘲地说,人都是“公家”的了,拿点儿大家的东西到小家里用,还不是天经地义?但总的说来,那时也还属于小打小闹,揩油沾光之类。而揩油似乎是无伤大雅的。鲁迅先生说:“恰如从油水汪洋的处所,揩了一下,于人无损,于揩者却有益的,并且也不失为损富济贫的正道。”
  在农村时,生产队是“公家”。生产队会有一些“招待”任务,放在哪家都不放心,而且我们知青是从城市来的,烧的菜好吃,所以都放在我们知青班组。比如请来打水、脱粒、耕田的机工,或是来修船的木匠,都由我们烧饭招待他们。我们这也算出勤,也拿工分的。更有利的是,我们可以用生产队的稻子去换米,菜籽去换油,向会计拿钱去买肉。当然,多沾点是必须的。如果只花了100斤稻换米,我们会报120斤,油也会多换点儿,吃不了先放在我们这儿,反正还有下次呢。
  当然,这些也都是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结果,我们跟着农民去公社粮管所交公粮,中午吃队里的大锅饭,也都会多吃多沾一点。农民说,公家的便宜,不沾白不沾,而且公家也不在乎这一丁半点的。
  招工进城到了工厂,工厂就是“公家”。在宝应电机厂,当时每家都会有不止一个圆形的小凳,那是绕铜线的轱辘,就是文首的那个物件。虽然这只是个铜线用完后的剩余物品,但当时是要回收的。如果说这还是“废物”利用,那其他许多厂里的原材料就完全属于有用之物了。比如大多数年轻人置办结婚家具需要的“清喷漆”也都是用小罐子一次次装回家的,甚至院子里晒衣服的也是价值不菲的粗铜线。
  在学校工作时,与亲友通讯的信封信纸都是印有学校名称的公用信封信纸。许多老师孩子上学的簿本都是用备课纸装订的。当时住在学校宿舍,床、桌子等家具都是借学校的,但很多人在调离学校时也就不归还了,或者用学校的家具改制成自己的家具了。
  在出版社工作时,“公家”没有太多的物品可享用了,当然稿纸与信封是可以随心所欲的,宝应的一个文学爱好者就曾经向我索要过一批稿纸。
  但当时的长途电话是比较金贵的。一是多数人的家里没有电话,二是办公室的电话也没有长途,都要去电话局打,很不方便。为了工作方便,出版社有了长途账号。在打电话时,先拨个173,然后报上登记电话的号码304276,再报上密码,比如1234,电话局就可以受理了,问了你要打的城市与电话,让你等待。一般不出10分钟,电话来了,你就可以通长途了。所以很多人都记下这个密码,在其他的电话上也可以如法炮制,就可以利用“公家”的长途打私人的电话了。
  我想,在完全计划经济的时代,在基本都在“公家”单位工作的年代,从“公家”揩油沾光的人可能不在少数。当时你只要去到一个人的家里,就可以大致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在哪个单位工作。因为他家里的一些用品可以暴露出蛛丝马迹,比如钳子、螺丝起子等工具多,可能是钳工;而能拿出各种灯管、灯泡,那就是电工了;圆珠笔成笔抓,不是秘书也是办公室的;在食堂工作的,拿些馒头包子回家,那是家常便饭;司机开车的,家里总会有些汽油的;管劳保用品的,家里的毛巾被是用若干条小毛巾缝制的;菜场的售货员,回家时篮子里总是装满了剩余的菜蔬;家里有体温计和血压计的,肯定是医务工作者……
  但是,那些都是属于见不得光的,虽然大家心中有数,毕竟放不上台面,做归做,总是要留有余地,掌握分寸的。与现在的某些现象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现在的那些贪腐分子,动辄百万千万地往家里拿,一朝被查,现金都能上亿,真令人咋舌。这在性质上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这种揩“公家”油的现象,是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产物呢?我还没想出个结果来。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