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文学艺术 宝应文学 查看内容

小记恩师刘金城

2015-11-10 10:55| 热度:3949 ℃ |作者:郑宝元|来源:宝应文化月刊|我要投稿

说来奇怪,让我至今都未能搞明白的事,刘老师在选班干部的时候,把我这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列入了班干部的行列,从“宿舍管理员”到“班长”,刘老师一直对我委以重任,班上的一些日常事务、 ...
  说来还真巧,前不久,偶得一本宝应县作协主办的地方性杂志《宝应文化月刊》,信手翻来,却在卷首语《荷花吟》——写给2015中国•宝应荷藕节一文作者落款处,蓦然发现竟是我的老师刘金城,不仅如此,在该杂志“社会科学”一栏,还有他的著名文章“刘宝楠新论”一文。现如今,已经七十七岁高龄的他,退休后,仍然酷爱文学、潜心研究宝应文史,让我这个学生不禁心生敬佩之情。
  1994年9月,由于高考成绩不是十分理想,我便进入了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扬州宝应分校读起了文秘专业,刘老师便是我们的班主任。
  说来奇怪,让我至今都未能搞明白的事,刘老师在选班干部的时候,把我这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列入了班干部的行列,从“宿舍管理员”到“班长”,刘老师一直对我委以重任,班上的一些日常事务、集体活动等,他都安排我去做,兴许,他是在有意识地培养我,而当时的我却一直都很“困惑”。
  广播电视大学,说白了,就是以收看电视录像课为主,老师面授课为辅。当时,刘老师教我们《简明汉语》、《现代秘书》等课程。已经不记得上课的内容了,只是模糊地记得,经过高考的洗礼,到了广播电视大学后的我们,由于平时课程安排不是很紧,且要求也不像高考那么严格,所以,同学们紧张的情绪一下子便松弛了,学习劲头也大不如前,加之高考的种种不如意,个别人难免会出现一些“状况”,此时的刘老师不仅仅是一位老师,更像是一位长者,经常找他们促膝谈心,从人生到成人、成才,谆谆教导,坚持诲人不倦。
  两年的广播电视大学生活很快就结束了。毕业那年,由于离人才市场交流会举办还有一两个月的时间,我便回老家帮助父母干农活。直到人才市场交流会举办的前天下午,我才接到好友周的电话,他说,人家都已经找到意向性单位了,就等明天人才市场交流会上签合同,你还待在家里呢!我说,那我能怎么办?家里既没有熟人,也没有亲戚关系,到时候再看吧!
  第二天上午,人才市场交流会开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才从老家匆匆赶到。就在我徘徊之际,刘老师把我拉到一旁说:“你怎么到现在才来?不说了,我已经与人家单位说好了,一会儿你直接参加面试。”正在我惊讶之时,一旁的好友周不无忌妒地说:“还是刘老师偏心,都帮你找好了单位,难怪你不着急。”事实上,之前,我是一点都不知道的。
  然而,似乎一切事与愿违,由于诸多不确定因素,我和班上的另一位同学由于不符合人家单位的要求,上午“面试”后最终被淘汰了。
  “没关系,下午还有其他单位呢。”刘老师鼓励我说。
  下午,他又帮我极力推荐了一两家单位。最终,我被县内一钢瓶企业录用,并如愿以偿地走上了办公室秘书岗位。
  2000年2月,由于所在的钢瓶企业市场不景气,后又从集体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原本引以为豪的企业就这样日薄西山了。看着很多人离开了企业,我也觉得没什么可留恋的,也离开了工作多年的企业,重新走上了社会。
  差不多有一年的时间。有一次,记得也是夏天,我正在街上匆匆行走的时候,再次遇到了刘老师,他问起了我的近况,我如实相告。刘老师听了我的叙说后,也深表惋惜,谈话间,又问起我目前的职业。就在我们即将分手之际,刘老师突然说:“我们学校目前正在招外聘教师,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到学校来找我。”
  “好的,待我考虑后再答复您。”我说。
  就这样,在刘老师的推荐并经过层层考核、现场模拟授课等环节后,我成为母校中专班地理、历史等基础课的一名外聘教师,先后干了两年。两年间,除了给学生上课、批改作业、回家备课等,剩下时间还可以从事先前的那份职业,倒也忙得充实,只是人累了些。
  后来,刘老师退休了,我也是因为在外面飘荡久了,也想再找份固定些的工作,便辞去了外聘教师一职,经他人推荐来到了今天所在的单位,继续干起了秘书“老本行”。再后来,根据单位的需要,又开始从事通讯员报道工作。
  弹指一挥间,从工作至今差不多二十个年头了。其间,我也曾拜访过刘老师一次,那是十年前的事了。印象中,刘老师还是那么地精神,只是人稍显瘦了些,笑起来,声音还是那么地爽朗。再后来,听说他搬家了,至于搬到哪里,我不得而知。这几年,由于为生计奔波,就再也没有主动联系过,也不知他近况如何。
  前几日,同学潘在微信里谈及“同学会”的事,并问起了刘老师的近况,方又勾起了我对刘老师的回忆。这不,近段时间正愁着如何才能打听到他的消息,真是无巧不成书,一本意外得到的杂志,让我不仅知道刘老师的消息,还拿到了他的联系方式,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当然这也要感谢《宝应文化月刊》同志的热情细致。
  同学潘在微信里说,老师是值得我们永远尊重的,此话不假。古人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古时候的老师地位是何等的至高无上。而今天的我们,事隔多年后,还有多少人能够记起那些曾经陪伴自己在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里一起走过的每位老师的名字以及他们给予的关心和爱护呢?!
  师恩难忘!刘老师,闻您安好,学生倍感欣慰!愿您安享晚年,幸福、长寿!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