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新闻资讯 宝应新闻 查看内容

优化公共就业服务 实现宝应城乡统筹就业

2016-3-15 09:35| 热度:5156 ℃ |来源:中国宝应网|我要投稿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是加快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面促进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和信息化的要求。如何进一步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 ...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是加快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面促进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和信息化的要求。如何进一步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破解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实施过程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值得引起重视和关注。  

一、全县城乡就业基本情况  

近年来,宝应县紧紧围绕“推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目标,积极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不断加强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消除统筹城乡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推进城乡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  

1、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城乡全覆盖。一是全力打造县级人力资源市场。按照《江苏省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场所)功能建设星级评估试行标准》“五星”级标准要求,对县人力资源市场大厅进行投资扩容改造,安装进场人员视频计数系统、电子叫排号、满意度测评系统及第二代自助求职查询系统。新增视频职业培训教室、创业指导室、远程面试室和职业素质测评室等,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市场功能和服务整体水平。二是夯实镇村就业服务平台。按照基层平台建设“六到位”的工作要求,2011年底,对全县241个行政村、26个镇居委会建立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工作站,开展相关业务服务。  

2、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一是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基本健全。全县所有镇(区)、村、社区(居委会)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均配置电脑、打印机、LED显示屏等办公设施,实现城乡LED企业用工信息发布系统联网。二是就业服务手段基本实现信息化。在全省率先研发使用江苏省人力资源配置服务网,通过镇、村、社区就业服务平台发布招聘信息和个人网上注册会员,并率先建成掌上智能招聘会系统,求职人员通过手机即可获取招聘信息,进行求职洽谈。  

3、公共就业服务质量不断优化。一是常年开展招聘服务活动。县人力资源市场每周举办2场招聘洽谈会,每次有60家以上用人单位进场洽谈,提供工作岗位800-1000个。全年相继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宝应荷藕节大型人力资源招聘洽谈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等招聘活动。二是深入推进用工服务、就业指导。在获得扬州市首家县级“江苏省五星级人力资源市场”称号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市场服务功能,开展重点企业招用工“点对点”服务。三是持续开展就业援助。积极开展“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充分转移就业镇(村)”创建活动,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开设特困群体就业绿色通道,保持城镇“零就业”、农村“零转移”家庭动态清零。  

4、公共就业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一是以文明服务为宗旨,建立“四个统一”。以县人力资源市场为引领,实行全县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统一佩带工作牌、统一服务流程、统一服务规范、统一服务标准机制,全面提升就业服务质量。二是加强基层队伍能力建设,提升业务素质。全县基层平台协理员上岗持证率达90%以上。三是强化绩效考核,完善激励机制。研究制定《宝应县村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工作考核办法》,加大考核力度,实施绩效激励,充分调动农村基层平台协理员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二、存在问题  

1、公共就业服务平台难以满足城乡群众服务需求。镇村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工作主要靠聘用人员和兼职人员,基础设施配备、人员经费保障与省市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2、农村劳动力就业歧视依然存在。虽然城乡统筹就业的门槛已基本取消,但是由于历史的传统观念及长期二元结构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很多用人单位仍然将农村劳动力以“临时工”对待,企业的苦、脏、累工种大多由农村劳动力承担,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现象较为突出,镇属企业尤为明显。  

3、技能就业培训体制尚未完善。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劳动力技能要求普遍提高,一些文化素质不高、无技能和低技能劳动者难以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很难找到相应岗位。现行的培训组织、质量保证体系还不完善,培训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引导性培训上,真正技能性培训还较少。  

4、困难弱势群体就业难度大。城乡统筹就业的推进、新增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使城乡“4050”及残疾人在内的特困群体就业机会、就业岗位进一步减少。加之这部分困难群体普遍呈现“两低一高”现象,既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低、就业预期高,有的也不愿意从事苦、脏、累工种,导致这部分困难群体难以实现就业。  

三、对策建议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就业创业作为共享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基本方向和战略任务。结合宝应实际,我们建议:  

(一)建立“三项机制”  

1、建立城乡一体化就业援助机制。建议进一步拓宽就业专项资金筹集渠道,积极争取省市就业补助资金,对城乡就业困难对象和登记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施就业帮扶。探索研究建立农村困难群体就业扶持政策,帮助他们共享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同等的就业创业优惠政策。  

2、建立城乡一体化技能提升机制。一是建立城乡就业再就业培训基地绩效评价机制。加大对就业再就业培训基地基础设施投入,做到实训场所与培训专业设置匹配,教学、实训设备及其功能与县内企业需求相匹配。二是建立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项目管理机制。根据市场需求,结合我县氾水镇电子操作工、小官庄镇玻璃灯头工、西安丰镇水晶工、泾河镇瓦木工及鲁垛镇乱针刺绣工等特色工种,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开展定向、订单培训,促进培训与就业有效对接。  

3、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提档升级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功能建设、经费保障、绩效评价等相关制度,加快实现公共就业服务前台综合化、服务后台专业化,不断优化服务功能,为城乡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均等化就业服务。  

(二)实现“三个提升”  

1、提升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水平。重点推行村级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一站式”窗口服务,优化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要求,规范服务行为。在落实好各项就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面向就业困难群体,建立就业帮扶基地。继续开展省市两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和省级“充分转移就业镇(村)”创建活动,保障就业困难群体获得更加充分的就业机会、就业岗位。  

2、提升公共就业服务经办能力。不断完善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实行持证上岗,加快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进程。强化服务管理,完善服务内容,理顺服务流程,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效率。  

3、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深化《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宣传,通过举办企业家座谈会、赠送法律法规手册、发放宣传资料、创建“高质量就业企业”活动等形式,增强企业法治意识。引导企业提高职工就业质量,增加职工收入,参与社会保险,减少劳资纠纷,激发用工活力。  

(三)做好“三个鼓励”  

1、鼓励新成长劳动力在县内充分就业。加强在校生的就业指导,督促职(技)校有计划地安排实习生和毕业生到本县企业实习或就业。引导职(技)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实行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和预备就业制度,加大预备培训和定向就业力度。开展“名企进校园”、职(技)校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企业情况,感受企业文化,投身家乡经济建设。  

2、鼓励返乡农民工回乡就业创业。针对我县庞大的外出务工队伍,采取积极措施,利用节日返乡契机,通过召开民工座谈会、组织民工到企业参观、举办专场招聘会等形式,大力宣传推介企业情况,让他们到县内企业就业,切实缓解部分企业用工紧张状况。对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在税费减免、资金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做到返乡创业与招商引资并重,享受同等待遇,最大限度地促进外出务工和返乡创业人员回流。  

3、鼓励农村劳动者提升职业技能。通过“两台一报”、戗牌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动员更多的农民参加转移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打造一批农村劳动力蓝领专家、技术能手,促进农村劳动力由体力型逐步向技能型转变。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