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历史 查看内容

千年古邑,魅力宝应!

2018-5-9 10:05| 热度:16564 ℃ |来源:宝应日报|我要投稿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宝应第一个县名叫东阳县,此为宝应建县之始。汉魏六朝时期,宝应县分属于四县,即西境属东阳县,东境属射阳县,西北境属石鳖县,中部属平安县,历经变革,至隋始统一为安宜县。唐代肃宗年间,“安史之乱”后期,当 ...

  宝应县名的由来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宝应第一个县名叫东阳县,此为宝应建县之始。汉魏六朝时期,宝应县分属于四县,即西境属东阳县,东境属射阳县,西北境属石鳖县,中部属平安县,历经变革,至隋始统一为安宜县。

  唐代肃宗年间,“安史之乱”后期,当时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唐肃宗李亨为此急火攻心,已有多日卧病在床。上元二年(761)4月的一天,唐肃宗在病床上召见各位大臣及各州刺史。

  唐肃宗说:“众爱卿,当今正值平息安史之乱之际,国难当头,朕很想听听各位的治国良策。”楚州刺史崔铣向皇帝禀报道:“楚州安宜县有个尼姑真如夜得八宝,可否献与皇上?”肃宗问:“何为八宝?崔爱卿可一一道来。”河南尼姑真如在中原战争时期,到楚州(唐代时宝应属楚州管辖)安宜避乱修身。真如目睹“安史之乱”给民众带来的灾难,心里很是着急。许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缘故,那天深夜,真如做了一个梦。在那个梦里,她被玉帝召见进了天宫。玉帝对真如说:“现如今,下界丧乱已久,杀戮盈野,腥秽之气直冲云天,须用神宝,方镇邪逆。我早有所闻,你很是关心国事,替民众着想,故今特召见你办一件事。”

  玉帝边说边取出一只金碧辉煌的宝盒子道:“今赐‘八宝’,托你转交给下界皇帝,藉以平乱息兵,安抚民众,太平天下。”玉帝取出“八宝”,并一一向真如介绍道:“一宝为如意珠;二宝为红靺鞨;三宝为琅玕珠;四宝为玉玦;五宝为玉印;六宝为皇后采桑钩;七、八宝为两柄雷公石斧。此‘八宝’放在太阳下白气贯天,放于暗室耀如明月。”真如梦醒,果见“八宝”置于囊中,由安宜知县上报给楚州刺史崔铣。崔铣得知此事后,携“八宝”接受皇帝唐肃宗的召见。

  当时,历经八年的“安史之乱”已平息,唐肃宗李亨得到“八宝”,验证了自己梦中之景,得宝应瑞乃是吉兆,认为奄奄一息的龙体和残损破败的江山将会有转机。唐肃宗叫来太子李豫说:“你由楚王入宫为皇太子,今上天又赐宝于楚州,显然是在佐助你呀!今后要奉玉帝之命,携这‘八宝’好生治理国家,平乱安民啊!”不久,肃宗病逝,代宗李豫继承皇位。

  上元三年(762),唐代宗李豫更年号上元三年为宝应元年,献宝之地楚州升为上州,得宝之地安宜易名为宝应(即得“宝”之“应”)。并将县南街西边的古运河改名为“得宝河”,在县南街东边建“八宝亭”(1983年移至纵棹园内)。至此,宝应遂为望县,九州皆慕,当时知名度极高。

  “中国第一牙”——猛犸象牙

  猛犸象,属真象类,是一种适应寒冷气候的动物。母猛犸象的象牙普遍在2米左右,公猛犸象的象牙平均长达2—3米,个别的象牙甚至超过3—4米。

  由于气候适宜,以及大自然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淡水,宝应地区成为哺乳动物最理想的繁衍生息之地。在宝应县境内曾两次发现过古象牙化石,第一次是在广洋湖镇芦氾河尾段工程水利工地上出土的古猛犸象牙化石,长度为2.6米,现存于扬州博物馆内,时任宝应县鲁垛镇党委宣传委员张泽民是此次发现古猛犸象牙化石的第一人,时间是1995年冬季;第二次是在夏集镇南水北调工程工地上出土的古菱齿象牙化石,长度为4.2米,表面乳白色,形为月牙状弯曲,因其象牙的周长目前在国内出土的猛犸象象牙最长,被誉为“中国第一牙”,时间是2004年9月,现存列在宝应博物馆。

  古象牙形成化石的概率是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能保留较为完整的象牙化石实属少见。古象牙化石在宝应的出土,为人们了解江淮地区古代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和古动物群分布,以及海岸线的变迁提供了较高价值的佐证资料,具有很高的研究和观赏价值。这两次象牙化石的出土,吸引了国内专家的关注,同时也较好地提升了宝应的知名度。

  马可·波罗与宝应

  马可·波罗(1254年9月15日—1324年1月8日),意大利著名旅行家、商人,著有名闻世界的《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曾于1283年来中国旅行时途经宝应,1292年初离开中国,1295年末返抵威尼斯。在威尼斯与热那亚战争中被俘,于狱中口述东方见闻,由同狱的鲁思梯谦笔录成书,即后来为人们争相传诵《马可·波罗行记》(又名《东方见闻录》)。其中有一段关于宝应的记述:

  离开淮安府,顺着一条通往蛮子省的堤道,向东南方向行走一天路程到达蛮子省。堤道两旁有无数宽阔的湖泊,水深可以航行。除了乘船由水道入省外,没有其他道路可通。统率大汗军队的将领入侵这个省时,就是由水路进军的。走了一天路程,当夜幕降临时,来到一个名宝应州的大城镇。居民信奉佛教,对死者实行火葬。居民使用货币,都是大汗的百姓。他们靠工商业维持生活,丝产量很高,并且织成金钱织物。生活必需品极为丰富。

  在2013年扬州“烟花三月经贸洽谈会”前,扬州市政府还专门建造了马可·波罗塑像,以此来纪念马可·波罗在扬州的这一段历史

  “九里一千墩”汉墓群

  “射阳三千六百墩,不知谁是楚王坟”。这是民间对宝应射阳湖“九里一千墩”的说法。相传秦始皇赶山塞海得到赶山鞭后,发誓欲将东海填平。他挥舞神鞭将西边的群山赶到射阳湖时,实在太累,就倚在海边一块石头上睡着了。东海龙王恐秦王填海会殃及龙宫,便派水族偷偷换走了神鞭。等到秦始皇第二天醒来时,挥鞭赶山,山却纹丝不动,定在了射阳湖。岁月悠悠,风吹雨打,大山便成了一座座土墩子。

  “九里一千墩”究竟有多少座土墩?明代诗人吴敏曾说:“三千射阳墩,错落射阳路。”明《万历宝应志略》记载:“射阳墩在射阳湖之西,墩以数千计,若悬孟覆釜,大小夹持,间有径如埏隧。”而清代之后则称为“九里一千墩”。1960年,江苏省文物工作队曾派出考古调查小组,对射阳湖汉墓群进行过初步调查。之后又先后于1962年、1997年、1998年进行重点的勘测和调查,有这样的参考数据:“九里一千墩”占地1280亩,尚有大小墩阜800余座,东西约4.5公里,南北约4公里。而从现场了解的看,其墩阜仅为百座左右。由此可见,所谓的“九里一千墩”的说法,并没有具体的数字来佐证。古人所说的“九里一千墩”,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九里”、“千墩”两个数字,是表示面积之广、墩阜之多的意思。

  射阳湖镇在汉代时期,是射阳县治故地。在其故址的西、南两侧的平原上分布着众多的封土墩,就是“九里一千墩”。它是江苏省境内规模较大的汉代墓葬群,江苏省人民政府于1963、1982年两次发文公布“九里一千墩”汉墓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了具有代表性的竹墩、祭墩等为标志性的保护点。

  明代进士、九江知府朱日藩在描写射阳墩的壮观时,有诗句为证:“沙墩排万马,烟海失群凫。”“九里一千墩”,千年千墩,记载了汉墓文化的历史,距今已有2200多年。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相关阅读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