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名人 查看内容

宝应学派中的学术十杰

2014-4-27 14:15| 热度:43544 ℃ |作者:刘金城|来源:中国宝应网|我要投稿

首提宝应学派的是国学大师刘师培。他在《近儒学案序目》中写道:“淮南之滨有朱泽沄,于是有宝应学派”。特立“宝应学案”,列有王懋竑、朱泽沄、刘台拱三人。  宝应学派约形成于康熙中叶。它的形成原因是多方 ...
刘永澄
  首提宝应学派的是国学大师刘师培。他在《近儒学案序目》中写道:“淮南之滨有朱泽沄,于是有宝应学派”。特立“宝应学案”,列有王懋竑、朱泽沄、刘台拱三人。
  宝应学派约形成于康熙中叶。它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宝应有着很深远的儒学渊源。刘宝楠论述宝应儒学的时候,就是从“汉唐”说起的。我想,最早的渊源应该是东汉的儒家名教,臧陈就是名教精英人物,臧洪的《与陈琳书》就是阐述名教思想的杰作。更直接的影响是在明代,或称是“淮海儒宗,安宜三刘”,或称是宝应儒学“四贤”中之“二贤”,刘永澄与乔可聘,他们是宝应学派的先驱,影响最大的是刘永澄。
  宝应学派是一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既有思想性又有学术性的卓有成就的学术流派,它在宋学、汉学、清学三个方面的辉煌成就,在清代是少有其它学派能与之匹敌的。特别是王懋竑、朱泽沄的朱子之学、刘氏家族的论语之学,成蓉镜的尚书之学,张肱的历算之学,还有王源的经世之学,均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宝应学派的前驱人物刘永澄,他的孟子之学,更是震铄古今。宝应学者对于消除清代的四次学术论争即“程朱陆王之争”、“汉宋之争”、“荀孟之争”以及“今古文经学”之争与宋学在清代的两次复兴,都作出重要的贡献。宝应学者的二百年理学传统,对于扬州学者有着重大影响。宝应学派更直接地影响了扬州学派,既是它的主要学术渊源,又是它崭新科学的治学之路的开拓者。
  宝应学派是一个多元的,博大而精深的学派,它兼有四大学派,在四大学派中,宝应学者都有着它的重要代表人物或领军人物。宝应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十人,即刘永澄、王懋竑、朱泽沄、刘台拱、朱彬、刘宝楠、刘恭冕、成蓉镜、王源、张肱,这十位人物又都是进入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与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人物,而被称为宝应学术十杰。
  本文将分别详细介绍宝应学术十杰的个人历程、学术成就及对宝应文学的历史影响。
  刘永澄,1576—1612,明扬州府宝应人,字静之,一字练江。
  年三十七岁。万历二十九年(公元一六0一年)进士。补顺天儒学教授,迂国子监学正,官至兵部主事。与东林党人深相交结。生平刻苦自励,北方学者称为淮南夫子。私谥贞修先生。有《刘练江集》(《明儒学案·卷六十》。
  刘永澄批评当时士大夫的陋习道:今人卑卑碌碌,实是官情太浓。病根在于应考时求录取心切,所以看官爵如无上至宝,怎样也不肯轻弃。他们为保持禄位,不得不趋炎附势,软媚圆滑,惟利是图。一个个自称为中庸君子,实则一个个全是无耻乡愿。他们把模棱两可叫做浑融,麻木不仁叫做镇静,狡诈巧取叫做明哲,含糊敷衍叫做得体。只见权势所在,不问是非正义。——摘自范文澜《大丈夫·史可法》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