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有1200多年人工栽培荷藕的历史,全县现种植荷藕20多万亩。同时,也因宝应荷藕种植面积、产量、品质、出口均居全国之冠,被国家授予“中国荷藕之乡”的称号,获荷藕原产地保护。近十余年来,荷藕经济的迅猛发展,与当地公路交通的建设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1990年以前,宝应只有淮安至江都这么一条像样的过境公路(路面7米宽),农村公路数量几乎为零。交通的闭塞,严重制约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而荷藕产业基本上处于自产自销的状态,很少走出县门、流向全省全国,更别说是走出国门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宝应的公路建设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该县拓宽、改造了淮江公路和丹宝明公路(前身为盐金国防公路),新添了大兴金省道,京沪高速公路纵贯宝应南北;尤其是1400多公里的农村公路灰黑化工程,将宝应城乡连成了一体。一条条平坦的柏油马路通到了家门口,农民的出行更加便捷。无论是种植还是出口莲藕,藕农们都不再受到出行的限制。在日益发展的公路交通带动下,宝应荷藕产业迎来了新的契机,以望直港、黄塍、射阳湖、西安丰、鲁垛、广洋湖等乡镇为重点,荷藕种植规模逐年扩大。 荷藕的生长对土质要求极低,即便是荒滩,只要稍加改造,建立灌溉区,便可大规模种植。近年来,得益于宝应公路的通达,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连接荒滩与城镇不再是制约荷藕产业发展的难题,从生产到出口的“传输带”一经打通,荷藕种植便呈现出集中化、规模化的趋势。目前,宝应很大一部分藕田就是在荒滩上开发的,既节约了土地资源,也发展了生态农业。 到每年的夏秋季节,人们行车经过宝应周边的乡镇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随处可见。尤其以该县射阳湖镇为代表,这里的荷藕种植面积超过8万亩,总产量过10万吨,建有省级荷藕脱毒苗培育技术示范园、省级无公害荷藕生产基地。途径这里,放眼望去,荷乡美景尽收眼底。由于紧傍通畅的丹宝明省道公路,该镇的荷藕得以快速出口,荷藕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该镇以风车头荷藕营销专业合作社为首,每天将大量的荷藕用高压水枪冲洗之后,送往各个加工厂。 近年来,随着国省干线建设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的不断推进,宝应荷藕产业逐步形成,荷藕产品营销渠道不断拓展,同时为农民带来了增收。据当地农业部门的调查显示,种植荷藕的经济效益远远高于种粮的效益。荷藕种植成本低,一次种植,可获得5至6年的收益;荷藕病虫害少,并且可以同时发展渔业,饲养家禽,一劳多得。因此,为提高荷藕产量,广大藕农在不断摸索中,掌握了一套科学种藕方法他们利用食物链原理推行生物防治,重点发展有机藕。藕农们在藕田里套养泥鳅、黄鳝等,利用泥鳅、黄鳝吃食地下害虫的特点,以及采用鱼、鸭、鹅结合的模式,保障荷藕健康生长。 如今,宝应荷藕已经成为地方特产。成品莲藕粉具有“纯、白、薄、大”的特点,“蜜饯捶藕”既是宝应特色菜,也是宝应十大名菜之首;而“全藕宴”更是当之无愧的成为宝应名片之一。金丝银线穿沃野,在这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上,宝应以荷藕为中心搭建了一个经济枢纽。工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宝应荷藕经济在招商引资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美国、德国、丹麦、瑞典、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投资者齐聚宝应,形成了宝应的荷藕经济链。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