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风情 查看内容

悠悠泾河水

2016-11-25 14:59| 热度:10776 ℃ |作者:朱步红|来源:宝应文化|我要投稿

千里运河纵贯我国东部,泾河便从运河中段东流而下,横亘苏中平原,从我家门前流过。她时而欢腾,时而静默,时而清亮,时而憔悴,时而淙淙如鸣佩环,时而青苔扭结蓬头垢面,秋去冬来,日复一日,伴守着里下河西北的土地,伴守着水乡生民, ...
  千里运河纵贯我国东部,泾河便从运河中段东流而下,横亘苏中平原,从我家门前流过。
  她时而欢腾,时而静默,时而清亮,时而憔悴,时而淙淙如鸣佩环,时而青苔扭结蓬头垢面,秋去冬来,日复一日,伴守着里下河西北的土地,伴守着水乡生民,亘古如一。黄河夺淮,竟然没能改夺她的流向和水道。固守固然美丽,然而需要超凡的毅力,惊人的坚持。倘若有一天,泾河不复流淌,不复默守,不复与人们相伴,也许人们才会恍然明白,固守不易,尤其一方山水对一方人的固守。其实,我们也许未曾意识到这也是有一定的有效期的,就像土地的使用权有承包期限,药物食物其他产品,都有有效期一样,甚至它们和我们之间也有一种契约。只不过,人生苦短,伴不老山水。人生何其短呐,三代人才能伴老一棵黄杨木,一代人连一棵黄杨木都伴不老。
  正因为她不变的名号,即使容颜有些变化,但在我们短短一生之间,你日日见她,才会熟视无睹,才会弃之不顾,才会厌倦忽略弃置于意识的旮旯、生活的边缘。这让我不禁想起扬州活过隋唐宋元明清几朝几代的汶河,以及河上从北向南依次排列的小市桥、广济桥、开明桥、通泗桥、太平桥、万岁桥、青园桥,不幸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汶河久塞,垃圾瓦砾遍河,汶河分段填埋修路,河上的所有桥梁被拆除。如今,人们只能对着开明桥、太平桥、文津桥等遗址以及关于桥的介绍文字,遥想当年汶河的容颜和桥的盛况了。
  何况泾河,散落荒郊僻壤,水又不深,得名缘由不为人所知。可是世间,有些事委实令人万分无奈,最珍贵的却未能最珍惜。等到消逝,竟然尸骸荡然,连一幅河图竟也难觅踪迹。
  如果一个人不被世俗认同接纳,在世俗圈内固守不住市场,是选择逃离,还是固守,义无反顾地受命不迁?喝着泾河水长大的人们啊,有多少人能守着一条河、懂得一条河、反哺一条河、终老一条河边呢?
  是的,她从一千多年前风云激荡的历史深邃处悠悠地走来。相传泾河在东汉三国时,曹操实行屯田而开挖,东与海边湖荡地区相连,西与白马湖及邗沟(今大运河)相通,中则有曹操水军的中军帐,即今天的曹甸镇。此后她便成为里下河交通要道,农副产品集散的主干道。据说从隋唐开始,到宋、明、清等朝代在泾河均设有城防、漕运、缉私、收税之关卡,故泾河与大运河交汇处有“泾河关”之称,其兴盛繁荣可以想见。
  她还有幸催生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两大名著,她甘甜充沛的乳汁喂养过落魄退隐的施耐庵和吴承恩。直到今天,人们依然可以从《水浒传》和《西游记》的文字里嗅出泾河水的温润,舔出泾河水的甘洌,掬住泾河水的灵秀。直到今天,这里还是淮平腔调方言与南方吴方言区的接合部。
  据史料记载,施耐庵因参加过张士诚的起义,后来张士诚兵败,张士诚旧部遭到朱元璋追杀,施耐庵为避祸,举家迁徙到淮安,染病而殁,就地高葬。一说施耐庵为避明朝征召,潜居淮安,染病而殁。历史上泾河均属淮安,1943年才划归扬州市宝应县。施公殁后数十年,其孙文昱家道炽盛,始迁其祖耐庵骨葬于白驹西落湖。避祸也罢,迁骸骨也罢,从泾河的河运优势和方言交集优势来看,她应当成为首选河流。施耐庵所作散曲《秋江送别》(沉醉东风)中有言“经水驿,三篙波绿”,或许“经水驿”所指就是“泾河关”。施公为什么模糊了地名?或许有他的苦衷,难道是为了避祸?难道是手抄过程中出现错讹?
  再说敷衍中国神魔玄幻小说的作者吴承恩吧,吴先生罕见写实的诗《平河桥》“短篷倦向河桥泊,独对青溪枕臂眠。日落牛蓑归牧笛,潮来鱼米集商船。绕篱野菜平临水,隔岸村炊互起烟。会向此中谋二顷,闲榰藜杖听鸣蝉。”一般认为这首诗,平河桥就在吴氏墓地附近(今称平桥镇),而平桥毗连泾河。读罢这首诗,闭上眼睛,一位清癯孤傲老者正拄着杖藜,闲听蝉鸣,在夕阳晚照中,在泾河的某座桥上,在临水而肥的绕篱野菜簇拥着的茅屋前前后后踽踽地走着;看泾河三篙绿波间晚炊袅袅上升交汇,看看鱼米商船来来往往,淡淡地笑着。
  有一次,我曾傻傻地骑自行车,沿着泾河向东,寻觅她的东源,骑到不能骑的时候,天已将黑,无功而返,悻悻不知所终。
  今天,打开卫星地图,追寻泾河终点,竟然发现她在云水苍茫的里下河平原悠悠地汇入河口,成为九龙口水系的九条小龙之一。整个里下河看起来酷似一张巨大的荷叶,河流便是荷叶的经络,荷叶的东面平缓,而西北面则稍陡峭,微翘起。难怪泾河水流日夜淙淙,如佩环泠泠作响呢。
  关于九龙口又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东海上九条青龙,为了惩戒任性制造旱涝危害里下河农田庄稼的巨蟒,用身子压住恶蟒,憋死恶蟒,为民除害。可是,九条龙用力过猛,身子嵌进了泥土,成为九条河流。于是乎九条河呈辐射状汇聚一小岛即龙珠岛,故称“九龙口”。《西游记》中《魏征梦斩泾河龙王》的故事当然说的是长安附近的泾河,但九龙口水系及其传说与吴承恩笔下龙生九子暗合,或许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因缘吧;更为重要的是泾河曾经和他的兄弟姊妹一道平息消弭过里下河洼地多少水患涝害呀。
  如今的泾河呢,随着自来水遍及农家,她已不再供人淘洗,不再供人饮用;随着现代化公路铁路航空运输的发展,她也不再提供水路篷船、帆船、机帆船运输。她的功能似乎一天天地弱化,仅仅剩下灌溉养殖有限的一点用途,而人们似乎更加肆无忌惮地待她,过度养殖,超载放养,遍扔垃圾……她的命运可想而知。然而她却以不变的容颜不离不弃地守候我们喜怒无常变化无踪的性情,守候着她胸膛里的土地,不曾自我断流,不曾自我干涸,即便她是个失怙的弃儿,失宠的妻妾,她却依然浸润着一棵棵稻麦,滋养着一棵棵花草,沃灌着一寸寸土地,践行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契约,这需要怎样的胸襟器局啊?难道这就是水之厚德?
  她像一位老者,宽厚仁慈,悠悠地不急不躁地行走在农耕文明行将衰朽,城市文明勃勃兴起的千年征途之上;她善良谦恭,无怨无悔地悦纳着人们健忘失忆、诡谲多变又反反复复的心情。
  悠悠泾河,虽然行将衰朽;虽然鲜有声名;虽然微不足道;虽然“水不在深”,也仅仅三篙绿波;但她始终庇护着我们,就像庇护自己臂弯里的孩子似的,从不曾嫌弃落魄失意悖时的士子书生,从不怕风高浪急水患涝害……我还能说什么呢?
  惟愿我的眼里飘出一缕长风沿河抚摩,我的心里抽出一根爱心丝带随河飘拂,我的胸膛贴着她体温骤降、即将干涸的河床,我的唇吻着她苍老的容颜以及瑟瑟颤抖的枯草老树;惟愿我的文字里顿生千里飘篷追逐她的悠悠足迹;惟愿有人与我同道,以亘古不变的性情固守泾河,正如泾河千年不变地伴着豆麦荷稻飘香的里下河平原上的人们,固守于此,歌哭于斯,爱恋于兹。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相关阅读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