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新闻资讯 宝应关注 查看内容

陈太泉和他的宝应农民艺术团

2012-12-3 14:00| 热度:8211 ℃ |作者:程 琳|来源:中国宝应|我要投稿

  满脸的皱纹里填满了岁月痕迹,阅尽沧桑的眼睛中寻找着艺术“天才”,慈祥的笑容里珍藏了农村欢乐。今年68岁的陈太泉,看着当初自己创办的黄塍镇夕阳红文艺演出团正式更名为“宝应县农民艺术团”,甚是欣慰。   ...
  满脸的皱纹里填满了岁月痕迹,阅尽沧桑的眼睛中寻找着艺术“天才”,慈祥的笑容里珍藏了农村欢乐。今年68岁的陈太泉,看着当初自己创办的黄塍镇夕阳红文艺演出团正式更名为“宝应县农民艺术团”,甚是欣慰。
  黄塍镇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多年来,黄塍镇马灯队、腰鼓队多次在省、市、县活动中表演并获奖。在此基础上,黄塍镇建立了民间艺术家协会、夕阳红演出团、马灯队、腰鼓队等多个民间文艺组织。
  为繁荣农村文艺,传播先进文化,丰富农民娱乐生活,达到宣传宝应、宣传黄塍、教育农民的目的。2003年,退休前作为黄塍镇农副业助理的陈太泉,看到农村一度“小戏不唱,电影不放,很多闲散老人到处晃,农村精神文化非常差”的现象,他决定立足农村,面向农民,服务群众,充分发挥自己自编自演的优势,努力排演反映新农村、新农民、新生活的节目,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为繁荣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作出贡献。
  起初,陈太泉自己先拿出一部分资金,谋划民间艺人管理模式,通过张贴墙报宣传,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再经过严格筛选,20名德艺俱佳的民间艺人脱颖而出,与此同时,得到了乡镇企业单位的赞助和支持。在去年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期间,由陈太泉带领的黄塍镇夕阳红文艺演出团与省“送文化下乡”艺术团,扬州电视台“大地飞歌”节目演出团,一同配合演出。演出结束,陈太泉发现自己带领的民间艺人管理模式仍旧松散,遇到重大活动才组织他们参加,其余时间个人自由度很大。因此,陈太泉以黄塍镇夕阳红文艺演出团的名义向县文联、县委宣传部申报改为有组织、有制度、演出有补助的团体。
  如今,活跃在黄塍镇农民艺术团的演员们,平均年龄已达到50岁。他们根据黄塍镇内发生的大小事件,自编自演了舞蹈《幸福年》、小品《小院喜剧》等有关节目。艺术团面对的大多是该镇的农民群众,从成立至今一直遵循着服务农民的原则,9年来,每年重大节目都会到各地巡回宣传、演出,共演出200多场,观众人次达30万人,演出形式有相声、小品、快板、歌舞、花鼓、腰鼓、莲枪、淮剧等。他们的每场演出都会带给农民朋友欢声笑语。遇到数九寒冬,当农民群众为演员们送上热水瓶和热水袋时,演员们深受感动,努力献上更精彩的节目回报乡亲们。
  红红火火的农村嘉年华,农民唱主角。陈太泉和他的艺术团成员们心中始终有一目标任务:逢年过节必须唱(如:五一、七一、十一、春节)的同时,更希望平时结合党的中心工作,可以在全县不同地区,繁华市口、乡镇、社区、工厂正常开展演出,以此做到传承古老文化,启迪创新文化,互相促进,融合一体,结出一朵绚丽多彩的精神文化之花,开放在我县大地上。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相关阅读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