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新闻资讯 宝应新闻 查看内容

改革开放四十年,农村发展迎巨变!改革开放40年宝应经济社会发展系列分析之农业篇

2018-9-27 16:11| 热度:23379 ℃ |作者:陈玉亮|来源:宝应日报|我要投稿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把中国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宝应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三农”系列政策及相关决策部署,经过40年的农村改革实践,农业生产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

  改革开放四十年,农村发展迎巨变!

  ——改革开放40年宝应县经济社会发展系列分析之农业篇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把中国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宝应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三农”系列政策及相关决策部署,经过40年的农村改革实践,农业生产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一、农业产值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一)农业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含农林牧渔服务业) 从1978年的2.1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28.24亿元,增长60.1倍,年均增长11.1%。

  全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1.48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68.77亿元,增长45.5倍,年均增长10.3%。

  (二)农村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从农村产业结构上看,一产比重不断下降,二、三产比重不断上升。2017年,在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中,一产比重为12%,比1978年下降了47.4个百分点,我县的地区生产总值一二三产的占比也由1978年的59.4:24.8:15.8转变为2017年的12:44.8:43.3。从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内部结构看,单一以粮食生产为主的格局被打破,呈现多种经营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2017年全县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产值比为40.6:2:13.8:43.6,与1978年的87.6:1:9.8:1.6相比,明显改变了40年前以种植粮食为主的单一型农业产业结构,种植业产值所占比重从87.6%降至40.6%,下降47个百分点,而渔业产值占比则明显提高。

  图1.1978年—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一二三产占比(%)

  二、粮食生产成效卓著,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一)粮食产量稳中有升。从总体趋势上看,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43.94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88.83万吨,增长102%,除部分年份外,粮食产量总体呈逐步放缓的上升态势。

  图2.1978年—2017年粮食总产量(万吨)

  (二)粮食单产屡创新高。平均每亩粮食产量从1978年的312公斤增加到的2017年的505公斤,提高了193公斤,增长61.8%。其中,水稻亩产从1978年的399公斤增加到的2017年的632公斤,提高了233公斤,增长58.4%;小麦亩产从1978年的225公斤增加到的2017年的401公斤,提高了176公斤,增长78.2%。从2011年开始我县粮食生产进入亩产500公斤的时代,在全市处在第一位,在全省也名列前茅。

  三、主要畜禽养殖转型升级,水产品产量稳步增长

  (一)生猪产业发展逐步转型升级。改革开放以来,生猪产业实现了从传统产业向现代化产业推进的转型发展。从发展趋势上看:1978年开始以大集体或个体散养为主,2000年至2009年我县生猪养殖从以数量增长为主逐步向优化结构和增加效益为主的方式转变。2010年前后,生猪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大幅度提升,产业整合速度加快,养殖分布趋于合理。近年来,随着“263”专项环境整治的全面开展,我县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生猪存栏从1978年的28.38万头下降到2017年的14.63万头,下降48.6%;出栏从1985年的20.58万头发展至2000年的59.10万头,随后下降到2017年的35.64万头。

  图3.1978年—2017年生猪存出栏(万头)

  (二)水产品产量稳步增长。水产品产量从1978年的0.40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15.19万吨,增长37倍,年均增长9.8%。水产品产量在2000年之后突破10万吨,2010年水产品产量上涨平缓,保持在15万吨附近。

  图4.1978年—2017年水产品面积与产量

  四、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从1978年的9.75万千瓦增加到2017年的60.09万千瓦,增长了5.2倍。大中型农用拖拉机从1978年的47台增加到2017年的2275台,增长了47.4倍;联合收割机从1978年的1台增加到2017年的1891台。

  图5.1978年—2017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

  机耕面积从1978年的38.81万亩扩大到2016年的170.5万亩(2016年数据来源于三农普,以下同),增长了3.4倍;1978年我县还没有播种机,到1979年仅一台,机播面积从1978年是从无到有直至2016年的78.54万亩;1978年我县联合收割机仅1台,机收面积从1978年的寥寥无几扩大到2016年的172.71万亩。

  (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县实际耕种农作物的的耕地面积中,能灌溉的耕地面积由1978年的56.53万亩增加到2016年的94.57万亩,增长了67.3%。

  五、乡村从业人员稳中有增,农业从业人员占比下降

  乡村从业人员稳中有增,从1978年的30.88万人发展到2017年的41.41万人,增长34.1%。

  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在乡村从业人员的占比却从1978年的87.4%下降到2017年的24.7%,下降62.7个百分点。

  图6.1978年—2017年全县乡村从业人员及农林牧渔业

  从业人员占比(万人、%)

  六、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40年来,宝应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收入水平实现跨越式增长,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一)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86元增加到2017年的18447元,不考虑价格因素,增长达213.5倍,年均增长14.4 %。随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也呈上升态势。

  图7.1978年—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元)

  (二)住房条件不断改善。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2016年末,有99.5%的农户拥有自己的住房。其中,拥有1处住房的9.67万户,占62.5%;拥有2处住房的5.52万户,占35.7%;拥有3处及以上住房的0.19万户,占1.2%;拥有商品房的5.79万户,占37.7%。

  图8.2016年农户拥有住房情况及其占比(%)

  户住房主要为砖混和砖(石)木结构。现住房为砖混结构的7.15万户,占46.3%;砖(石)木结构的4.84万户,占31.3%;钢筋混凝土结构的3.37万户,占21.8%;竹草土坯结构仅99户;其他结构的有910户。

  (三)人均房屋使用面积已达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据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资料显示,我县农村居民人均房屋使用面积从1983年的12.6平方米不断增加,2017已达53平方米(2014年指标统一为建筑面积,前后两者比例为1:1.33),对照要求,2001年我县人均使用房屋面积为34.6平方米,已超过目前高水平全面小康的人均房屋使用面积33.3平方米的标准。

  图9.1983-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使用房屋面积(平方米)

  (四)耐用消费品普及率实现跨越式增长。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2016年末,我县农村平均每百户拥有小汽车25.11辆,摩托车、电瓶车169.83辆,淋浴热水器95.79台,空调146.97台,电冰箱113.90台,彩色电视机178.17台,有线电视接收户的比重97.4%,电脑50.09台,手机268.93部,上网手机比重46.5%。

  七、农村基础设施及基本公共服务明显改善

  (一)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2016年末,在乡镇地域范围内,有码头的镇区占42.9%,有高速公路出入口的占21.4%;全县100%的村通电, 100%的村通电话, 100%的村安装了有线电视, 100%的村通宽带互联网,其中34.0%的村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 100%的村通公路;78.5%的村内主要道路有路灯,6.3%的村通天然气。

  (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2016年末,全县100%的乡镇有图书馆、文化站,78.6%的乡镇有剧场、影剧院,57.1%的乡镇有体育场馆,100%的乡镇有公园及休闲健身广场, 94.9%的村有图书室、文化站,92.2%的村有体育健身场所, 46.2%的村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

  2016年末,全县100%的乡镇有幼儿园、托儿所,100%的乡镇有小学,14.5%的村有幼儿园、托儿所。

  2016年末,100%的乡镇有医疗卫生机构,100%的乡镇有执业(助理)医师,100%的乡镇有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91.0%的村有卫生室,其中88.4%的村有执业(助理)医师。

  图10.2016年行政村拥有公共服务及占比(%)

  改革开放四十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取得了新的突破,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延续多年的农业税的终结,广大农民在城镇化进程中迎来“新生”,我县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也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逐步构建,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迅猛发展。

  近几年,随着“263”专项整治工程的不断推进,我县农村环境投入大大增加,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循环经济和现代高效清洁生产农业新模式也在发展壮大。

  (宝应县统计局 陈玉亮)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相关阅读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