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新闻资讯 宝应新闻 查看内容

宝应退伍老兵李锦华用“平凡”书写信义人生

2019-3-21 21:02| 热度:4759 ℃ |来源:现代快报|我要投稿

清明即将来临,扬州市宝应县小官庄镇敬老院院长李锦华3月18日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说,他将再次前往南京雨花功德园,祭奠牺牲战友唐伟,同时去看看“母亲”唐妈妈。李锦华告诉记者,1983年,18岁的他入伍,结识了同在山东青州服役的南 ...

推着腿脚不便的老人去“散步”

李锦华帮老人整理被子 当事人供图

        清明即将来临,扬州市宝应县小官庄镇敬老院院长李锦华3月18日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说,他将再次前往南京雨花功德园,祭奠牺牲战友唐伟,同时去看看“母亲”唐妈妈。

        李锦华告诉记者,1983年,18岁的他入伍,结识了同在山东青州服役的南京人唐伟。在新兵连的日子里,因为都是江苏老乡,又兴趣相投,他俩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两年后的战斗中,唐伟被选进突击班去前线扫除障碍,他把自己最心爱的饭盒和勺子交给李锦华保存。第二天,李锦华得知唐伟牺牲,非常悲痛。

        1987年李锦华退伍回乡,除了随身物品,还带着用红布包裹的饭盒和勺子。在宝应,他搬过四次家,每次都把饭盒和勺子带着。由于一直不知道唐伟家里的联系方式,退伍后也和原来的战友们失去了联系,李锦华就将饭盒和勺子以及立功奖章和证书等重要的物品放在家里的柜子中,每次想念战友的时候都会拿出来仔细抚摸。

        通讯员 张娟娟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韩秋

        帮牺牲的战友保管饭盒近30年

        退伍后多年,当年的战友成立了一个QQ群。“我托一个认识他的老战友在南京打听,终于找到了他的家人。”李锦华这才知道,战友的骨灰已被移到雨花台功德园。

         2014年,鬓角斑白的李锦华陪同唐伟的家人,来到雨花功德园。他取出用塑料袋层层包裹着的保存了近30年的饭盒,双手颤抖着放在唐伟的壁葬台前。

        “兄弟,我来看你了。这么多年才找到你,别怪我。有时间我一定常来看你。”说着,李锦华哽咽了。他取出一根烟,点燃后轻轻放在壁葬台前。

        2015年清明节前,李锦华再次来到唐伟墓前,拿出参加央视综艺频道《回声嘹亮》节目录制时,请蒋大为、王洁实和王立平三位艺术家现场签名的电影《戴手铐的旅客》光盘。“兄弟,我们的故事,中央电视台播出了。”说完,李锦华唱起两人都喜欢的《戴手铐的旅客》的主题歌《驼铃》:“路漫漫,雾茫茫,革命生涯常分手,一样分别两样情。战友啊战友,亲爱的弟兄,当心夜半北风寒,一路多保重……”

        祭扫结束后,李锦华带着家乡的特产看望唐伟母亲董秀英。刚进唐家门,看见唐伟母亲,李锦华就紧握住老人家的双手,“妈,儿子替唐伟看望您了!我和唐伟两人战场上感情深厚、亲如兄弟,您就把我当成儿子吧!”

        此后每年的清明节,李锦华总是赴南京为唐伟祭扫,还买鲜花为其父亲唐连富扫墓。平时,他会打电话给远在南京的“妈妈”,嘘寒问暖。

        敬老院里的老人称他“不是儿子,胜似儿子”

        据了解,退伍时李锦华23岁,主动请缨到镇敬老院工作,一干就是30多个春秋。院里先后有6位抗战老兵安度晚年,李锦华最喜欢和他们聊天,听他们讲抗战故事,有火线入党的,有战场上多次立功的,有在前线负伤的。他深知这些老兵是共和国的功臣,他们没有儿女,更需要有孩子关心,更需要有亲情的温暖。

        李锦华说,他把每一位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了解他们的需求,耐心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82岁的五保老人陈立风身患胃癌,经常便秘,李锦华给老人打扫卫生时发现坐便器时常不通,就亲自为她清理大便。老人难为情地说:“你是院领导,不可以干这个的。”可李锦华说:“您就把我当成您儿子吧,儿子为母亲做事情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这些年来,李锦华采取以心换心、耐心细致的工作方法,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用真情感化。老人们一有不顺心的事,就同他们耐心交谈,了解他们的难处,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老人一生病就为他们端屎倒尿、换衣换裤、喂药、一口饭、一口茶,有时站上大半个钟头,老人病重时他还自己掏钱为他们买来开心的果品。

        2011年的12月份,身患肺气肿和传染肝病的吴长年老人,因病情严重,急需到医院救治,因为条件有限,没有担架,更没有推车,加上老人体重有90多公斤,李锦华毫不犹豫,不顾疾病的传染,使出浑身力气将老人背到医院后,穿梭于各个科室,直至将老人背到楼上的住院部安顿下来。此时,李锦华已经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无力地瘫坐在病房外的长椅上。每次当李锦华陪护在老人身旁时,一旁的病人都羡慕老人有这么个孝顺的儿子。每每此时,老人们都会握着李锦华的手,咧着嘴笑着说,他不是我儿子,但胜似儿子。还有老人经常说,我要是会写报道,我一定要写上几千字夸夸我的“好儿子”。

         宝应县民政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敬老院老人临终前,李锦华基本上都会守在床边,默默地看护老人,陪伴着他们安详离去,他先后为6位抗战老兵和近120多位孤寡老人养老送终。多年来,李锦华始终“以院为家”,每天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没休过一个完整的假日。他把这里当作第二战场,把他的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五保老人。

        自己担当多面手:炊事员、保洁员、保健员、园丁……

        小官庄镇敬老院共有老人80人,老人中有生活不能自理的、有智障的、有肢体残疾的等等,最年长的已有90多岁。李锦华照顾老人勤勤恳恳,用强烈的责任心,一心一意把敬老院管理好,甘当五保老人的“好儿子”。敬老院离李锦华家只有400米,可是他一年在家住的时间只有三分之一,自己家里的活计他都顾不上干,其余时间都是24小时在敬老院里忙碌,有空时就陪老人们唠嗑,使老人不再感到孤独。

        为改善老人生活,他起早贪黑地和大家一起种菜,把有限的经费节省下来,多让老人们吃上鱼肉。李锦华还一直兼职敬老院的花草管理员,一有时间他就蹲在花草中,不是松土施肥,就是打药修剪,把整个敬老院打扮得像个花园。

        为了让老人生活得更好,他还在院里搞创收,将老人们吃剩的饭菜用来养猪、养鱼。夏天,猪易生病,且虫子较多,每天他都要和饲养员一起打扫猪舍,观察生猪的情况。一天下来,他身上的汗味加上猪粪味熏得家人都不愿意靠近。可当看到生猪的出栏率高了,老人幸福地吃上猪肉时,李锦华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老人们都说,李院长其实就是个炊事员、保洁员、保健员、园丁……每天马不停蹄地张罗着这个“大家庭”里里外外的事。

        敬老院的老人有生活不能自理的,有精神失常的,有肢体残缺的,不少老人性格孤僻。工作早出晚归,这么多年来,李锦华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假期。问他为什么还愿意在这干,李锦华深情地说道,“每当老人们临终前,握着我的手,颤巍巍地说上几句不清晰的感谢和祝福时,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再苦都是值得的。要让我现在离开敬老院,我还真舍不得,我已经爱上了敬老院工作,我要在敬老院一直干下去。”

  李锦华的默默奉献得到省、市、县领导及社会各界和五保老人的高度评价,他曾先后被授予的“市老龄工作十佳先进个人”“扬州市最美勤廉民政人”“宝应好人”“宝应县劳动模范”“优秀院长”“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相关阅读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