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风情 查看内容

宝应,大运河畔的一颗明珠

2019-7-26 08:51| 热度:11771 ℃ |作者:丹青|来源:晚安宝应|我要投稿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每当我听到这亲切悦耳的旋律,就有一股力量在血液里奔涌,一幅幅熟悉的画面,让我心潮澎湃。这是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这几句 ...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每当我听到这亲切悦耳的旋律,就有一股力量在血液里奔涌,一幅幅熟悉的画面,让我心潮澎湃。这是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这几句歌词描写的和我家乡过去的情景一样。

  这条大河就是举世闻名的大运河,我家就住在离运河不远的地方。历史上大运河成就了江淮埠市的自古繁华,也给两岸人民带来了灾难深重的水患。解放后,党和国家对运河进行了疏浚拓宽,两岸从五、六十年代始,就成了国家重要的粮食供应基地,万顷稻海,花香千里。依城而过的大运河上舟楫重重,帆影点点,码头上到处是人们忙碌的身影,纤夫和船工的号子,如拍岸的涛声在记忆里回响。

  “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在我上学的时候,父亲就经常到学校讲革命斗争史。他十八岁参加了新四军,和许多江淮儿女一样,为了民族的解放,从运河两岸奔赴全国战场。为了保卫这片古老的土地,有许多英雄儿女长眠在异国他乡,大运河流淌着他们动人的故事。

  东方风来满眼春。改革开放以后,大运河焕发了新的生机。过去运河里行驶的木船、水泥船,逐渐被大吨位的铁驳机动船取代。运河上南来北往的都是船队匆忙的身影,机器轰鸣声、汽笛声不绝于耳。

  随着人们温饱解决后,两岸传统的稻米种植结构,向小康富裕生活需要调整。中国原产地标志的有机稻米、荷藕、大闸蟹、鱼、虾等经济类农产品,在东荡西湖得到了科学地种养和开发利用。江淮宝地的宝应,不仅升值了传统的“鱼米之乡”“荷藕之乡”,还发展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水晶、玻璃、乱针绣、塑料玩具等工艺品产业、汽配产业、领军全国的装配电产业。

  过去方圆不过三、五里的小县城,如今被一幢幢高耸的大楼和笔直的街道,拉成了一眼望不到边的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过去运西防洪的高宝湖大汕子隔堤、漫水公路,变成了省道,被宽阔的柏油马路和湖上长虹般的公路大桥所取代;过去水患不断的湖荡,现在变成了游人如织的湿地公园。运河上架起了五座桥梁,东西两岸结束了历史上靠渡船过河的日子。京沪高速、高铁,如两条巨龙托起了这颗运河明珠。

  每当节假日或空闲时分,我喜欢来到运河边,沿着观光步道悠然而行。在绿植与花草丛中,闻着飘溢在空气里的花香,听着清脆的鸟鸣声,心旷神怡。举目远望,宽阔的河面碧波荡漾,船队卷起的浪花,在阳光下闪着鳞鳞波光。我县境内的大运河,因其良好的生态水环境,成为南水北调重要枢纽的第一站和东部沿海城市生活用水水源地。

  这几十年,大运河两岸的沧海巨变,让我从心里感受到了家乡人民的勤劳和祖国的伟大。大运河,这条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长河,从她诞生的那天起,就注定了她永恒的生命力。如今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更彰显了她的历史价值和长远意义。

  “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让我们伴着这壮怀豪情,充满力量的歌声,再鼓斗志,继往开来,建设美好的新时代。

  原创/丹青

  图/胡林

  编审/黄河

  主编/阿紫

  责编/念一

  视觉/空青

  本文系晚安宝应(ID:waby2019)出品,宝应生活网经授权发布。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相关阅读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