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旅游 游在宝应 查看内容

宝应自有风景在

2013-2-19 17:31| 热度:7269 ℃ |作者:王垄|我要投稿

  作为一个县的名称,“宝应”这两个字,也能算是妙手偶得了。这位于江淮之间、运河两岸的千年古邑,因为有了八宝的传说,有了唐朝肃宗皇帝所赐的名号,在那悠久而文明的历史里,便增添了几分神话般迷人的色彩。如 ...
  作为一个县的名称,“宝应”这两个字,也能算是妙手偶得了。这位于江淮之间、运河两岸的千年古邑,因为有了八宝的传说,有了唐朝肃宗皇帝所赐的名号,在那悠久而文明的历史里,便增添了几分神话般迷人的色彩。如今,在蓝天白云之下,在拔地而起的座座高楼之间,在现代流行音乐的映衬之中,那八宝亭便仿佛是一枚古老而名贵的篆章,向人们证明着宝应可喜的变迁……
  我只是一名浅薄的后生,还不能完全领略宝应的博大、圣洁和美丽,但我每一次念叨宝应的名字,心中总像运河之水荡漾。看不够这里的蓝天碧水,赏不尽这里的绿树红花。宝应,像一位苏北的汉子,也像一位水乡的母亲,它有着永远不会消失的小伙子般的活跃,也始终保持着纯情村姑般无须雕凿的青春。它是真实而不虚伪的,它是浪漫而不放纵的,难怪这里留下了历朝历代许多文人墨客的足迹,李白、韦应物、范仲淹、文天祥等众多历史名人咏叹宝应的诗篇,至今仍在我们中间传诵。而从这里走出去的宝应邑内名人,更像是一颗颗耀眼的星辰,在厚如高山、浩如烟海的史册里闪烁着独有的光华。“建安七子”之一陈琳、明代大画家陶成、经学大师刘宝楠、京剧鼻祖高朗亭……这一个个令人骄傲、催人奋发的名字,无疑是宝应另一种特别的财富,需要我们用心去珍藏。
  有人说,在宝应,信手“涂鸦”,都是一幅绝好的风景:那青砖红瓦的小楼在新鲜的阳光里写意着生活的美好,那傍着河岸穿行的黑色公路把乡亲们的希望带向远方,那一座座造型别致、龙飞凤舞的大桥成了连接文明、富庶的通道……向远处,一点点细节把这风景渲染到了高潮:鹅鸭戏水的、菱藕满船的、蟹鳖上滩的……宝应的产物,似乎也有来自天堂般的精巧美妙,特别是土生土长的年年鱼米、季季果蔬,还有土法土做的粉饺、大糕、臭干、手抓大龙虾、爆炒田螺以及盛名远扬的五琼浆美酒等等,宝应从来都不刻意炫耀自己的一切,从来都显得那么漫不经心。这就是宝应的品性,不事张扬,却能撩人心旌。作为淮剧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宝应始终拥有淮剧般的粗犷、质朴,人们在它的通俗直白里往往可以读到许多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内容。
        站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九里一千墩”汉墓群附近的田野里,或者在大成殿前聆听那悠扬悦耳的书声,许多人都会惊讶于宝应过去的味道和现代的气息交融得如此和谐贴切。胜迹也好,遗踪也罢,人们在寻找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受一种文化的熏陶和精神的滋养。这就是古色古香而又生机盎然的宝应,看一眼就不会轻易忘记的宝应,上千年丰厚的积淀,既孕育了宝应作为古代“望县”的繁华,又成就了宝应建设苏中明珠的希望。除夕夜、元宵节、清明、中秋,在宝应有趣的民俗风情里,逢年过节,焚香放鞭,敬天拜月,似乎成了不变的节目,人们用各种各样的形式,祈祷风调雨顺,祈祷人寿年丰。而宝应便在这美丽的祝福声中,把握住了前进的基调,谱写了一曲曲婉约而又豪放、素朴而又华丽的新的篇章。上个世纪50年代在宝应完成的电影《柳堡的故事》,使宝应,使宝应的柳堡名扬海内外。人们有理由相信,如今的宝应更美了,就像“柳堡”的故事更加动人,因为宝应自有风景在。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相关阅读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