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名人 查看内容

宝应红色理论家张耀华

2020-4-28 17:44| 热度:6927 ℃ |作者:张来林|来源:宝应生活网|我要投稿

张耀华,又名张玉光、张凌青,笔名凌青、海斓,1904年2月1日生,宝应县氾水人,早年就读于江苏省立第六师范学校。据《华克之传奇》一书作者韩厉观讲,张凌青与刺汪案的四主谋之一张玉华(原名张保金,湖西涂沟人)是亲戚,则其祖籍应是湖 ...

  宝应红色理论家张耀华

  文/张来林

  张耀华,又名张玉光、张凌青,笔名凌青、海斓,1904年2月1日生,宝应县氾水人,早年就读于江苏省立第六师范学校。

  据《华克之传奇》一书作者韩厉观讲,张凌青与刺汪案的四主谋之一张玉华(原名张保金,湖西涂沟人)是亲戚,则其祖籍应是湖西银涂镇。氾水、银涂本来也只有一湖之隔,此说合情合理。

  左翼爱国者

  时值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大革·命背景,许多热血青年加入了革·命大潮,张耀华就是其中之一,参与了声援”五卅惨·案”。张耀华在其《张凌青文集》回忆道,我在大革·命时期,是在”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肃·清贪·官·污吏””铲除土豪劣绅”四大口号的革·命高潮中卷进来的,并不了解共产主义,也不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只是以国民党左派居①。

  毕业后,张耀华回到家乡,在宝应县担任小学教员、校长。

  随着北伐军节节胜利,蒋·介石逐步暴露出反·共的本来面目。1927年4月10日(华克之回忆录说是4月14日,似不确),原南京的国共党组织在秀山公园举行十万市民肃·清反·革·命派大会,抗议蒋·介石清党反·共、分·裂革·命、背叛中山先生遗教,并到国民党中央党部请愿。蒋·介石在群众压力下出来照面,不正面回答群众正当要求。公安局长温建刚指使数百流氓打手手持棍棒冲进人群,数十人被打死,数千人被打伤,这就是”4·10″惨案②。此时,宝应籍金陵大学高材生张玉华、华睆皆积极参与其事,当晚华睆、张保金等被捕,后经国民党元老吴稚晖、蔡元培等出来说项,两天后被释放,二人回到宝应。

  1927年端午节前夕,北伐军打到苏北,建立宝应县政权③。旅沪、旅宁双方都派出精干力量回宝应参与新政权建设,华睆(后化名华克之)、张保金、张耀华等皆成为国民党宝应县党部的骨干,组建了新党部,左派气氛浓厚。看到”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的标语,旧县长吓得首先潜逃。

  不久,宝应县党部旅沪、旅宁、外任等派系及旧势力争夺领导权,勾心斗角,互不相容,右派最终掌控了局势,张耀华等逐渐与之分道扬镳。

  红色理论家

  1929年,张耀华考取上海大陆大学,自学马列主义,研究各党各派的理论纲领。他先后用张凌青、凌青、海斓等发表文章多篇,引起鲁迅的注意,并成为好友,同住闸北区景云里一栋小楼里。1931年,地下党组织开办了春申书店,陈处泰主持经营,法官吴煜恒常来买书(自称是为审案之方便),遂又与常客华克之、张保金等相识。书店有个编译处,张耀华在此编译春申书店丛书,著有《国际关系之现状》《美国金融恐慌的展开与世界经济危机的激化》等书。不久,书店遭查封,财产被没收。

  1932年,张耀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加入社联,显示出过人的才华,不久任社联常委兼编辑部长,主编上海”左翼文化总同盟”机关杂志《正路》月刊,并在《东方杂志》《申报月刊》《现象月刊》等杂志发表大量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评论文章。

  在张耀华等引导下,张铭鼎、张保金、华克之、陈处泰等宝应县在沪才子先后加入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并任重要职务,张铭鼎、陈处泰、华克之后来加入了中共,在白色恐怖下坚持革·命活动。

  为揭露”国联”所派遣”李顿调查团”关于中日事件报告中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国际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大会决定任巴比塞为团长,组织国际反战调查团来中国。1933年8月,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长冯雪峰委托张耀华在上海参与筹备、组织几千人规模的”国际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大会”,宋庆龄、鲁迅等也参与此会。蒋介石政府设法阻止民众的抗日言行。8月底,张耀华等被捕入狱,次年3月张耀华因危害民国罪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1935年,经党组织积极营救,张耀华出狱④。建国后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刘芝明在回忆录中也提及他与张耀华一同被捕,都经受住了党性考验。出狱后,他发表了《世界人民阵营》等多篇抗战时论文章,开始引起社会的注意。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张耀华(张凌青)发表《中日实力的对比》《降乎?战乎?》等文,批驳投降派谬论,鼓呼抗战。继之,他写了《我们要求实现抗敌战争》,提出反对内战、让西南军队北上增援华北、全国动员抗战三点主张,驳斥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错误观点和政策。接着,张耀华发表著名的《民族解放战争的战略与战术》一书,系统论述抗战,特别是系统阐述持久战:首先,他指出”人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最后因素”;进而提出”全民总动员,以持久战、运动战、积极防御为战略,以消耗战为基本方针,灵活运用游击战战术,适当运用阵地战和歼灭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取得最后胜利”的论断;他回顾一·二八抗战、长城抗战、淞沪会战等战事,对陆军大学校长杨杰的持久战、国民党政客黄震霞的消耗战等短文进行深刻剖析,驳斥他们照搬洋教材、消极僵化的观点,分析精当,鞭辟入里,充满必胜信念,鼓舞了士气,社会各界反响极大,书一出版即很快售罄,前后再版七次。

  张耀华(张凌青)在关键时刻提出抗战的诸多文章,对全国抗战影响极大,甚至对次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产生重大影响。张之文发表在1937年,毛之论发表在1938年,结构不同,内容相似。原总政文化部部长陈沂少将在《怀念友人凌青》中谈及《民族解放战争的战略与战术》:”该书提出了许多精辟论点,与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有相似之处,对抗战的理论作了重大贡献。”

  还有人说,”持久战”最初是军事理论家蒋百里提出来的,并说1928年蒋百里就提出了持久战思想。蒋百里确实对中日战争提出过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但他关于抗日持久战的论述属片言只语,”均未形成文字”,有想法而未形成系统理论。1938年,蒋去世,未经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关于持久战的论述不多。后来,人们常提的《国防论》是蒋百里多年言论的结集。

  中国最早系统研究持久战的当属张耀华(张凌青)。后来,白崇禧接受了张耀华等观点,概括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十二字方针。1942年,杨杰将军综合张耀华、毛·泽东等观点,写出了《国防新论》。

  知名大教授

  抗战后,张耀华(张凌青)在山东根据地从事文化运动。1949年,张耀华(张凌青)奉调进京,出任华北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秘书处主任,为即将诞生的新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准备工作。同年12月,出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办公厅副主任兼人事处处长。1952年,张耀华到北京大学担任中共党史教研室主任、教授、校务委员会委员。

  解放初,张耀华(张凌青)任文化部人事处处长,1952年任北京大学中共党史教研室主任、教授、校务委员,1959年被错定为”右倾”。

  1964年,张耀华调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文·革”中,他受到冲击。2000年(一说1997年),张耀华病逝于上海,享年90多岁。

  ①《张凌青文集》第33页

  ②《1919—1937江苏革·命斗争史纪略》.238页

  ③《宝应文史资料第三辑》第96—99页

  ④《张凌青文集》第26至37页

  金湖县委党校 张来林

  来源:宝应生活网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相关阅读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