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青春 纪念工作五十年 (1970.5.~2020.5.) 文/周以耕 图/ 网络 人们熟知文`革时期有过五.七干校、五.七学校。宝应曾有过五.七工厂的历史随着岁月流逝已被忘却。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忘却! 1970年5月,县城里一群十七、八岁风华正茂的少男少女,响应政府“到农村去”的号召。满怀青春的梦想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高喊着“炼一颗红心,磨两手老茧”的口号。踏上了天苍苍,地茫茫,举目望去皆鱼塘的江苏省(广洋)水产养殖一场。在军事化管理模式下,开启了半工半农的劳作生涯,翻开了青春时代的新篇章! 这群人是工人却要干着农家活,是农民却要从事工业生产,不是军人却要实行军事化管理,不是知青却要过着知青般生活,特殊时期造就了特殊人群。 这群人在这里吃过忆苦饭,干过农家活,睡过稻草铺。清晨,青年男女在操场上一圈圈的奔跑,“一、二、三、四”的操练声响彻天空。夜间,钟声响起,男男女女在5分钟之内打好背包在操场集中。男生被指派到漆黑阴森的坟堆里取回“情报”;女生被命令到大圩上查看“敌”情、站岗放哨。 烈日炎炎的酷暑留下这群人在田野里耕种的身影;寒风凄冽的夜晚留下这群人破冰趟水抢收芦苇的割柴声音;狭窄陡峭的跳板上留下这群人搬运塑料卷的足迹;深夜,灯火通明的车间里留下这群人紧张忙碌的生产场景。 白天,繁重的劳作冲淡了对家的思念。夜晚,女生或抱团痛哭或蒙被抽泣;男生或二胡弹唱或聚集聊天。一时间,歌声、二胡声、吵闹声、欢笑声打破了夜空的宁静,淹没了女生的哭泣声。夜莺发出求偶的一声声鸣叫,“呱、呱、呱”的蛙鸣声一阵紧似一阵替代了人们的喧嚣声。 这群人在这里学会了工业生产。也学会了喂猪、养鱼、割麦、栽秧、种菜长瓜,男生还学会了撑船、捕鱼捉虾。每当收获成果的时候,男男女女有说有笑,热热闹闹,像炸锅一样乐开了花,忘记了红肿的肩膀和满身的泥巴。 闲余之时。男生打篮球、练举重、玩单杠;女生纳鞋底、织毛衣、拉家常;有人在宿舍里写家书给亲人汇报工作生活情况;有人写批判文章或学习文化知识;有人在礼堂里排练革命样板戏…… 人需要娱乐、需要购物、需要洗理、需要耳闻目睹精彩的世界……与外界隔绝的五·七工厂根本无法满足。每逢假日,这群少男少女像久闭的蜜蜂倾巢而出,飞向乡间的小道,飞向集镇的街面,飞向五花八门的小店,飞向心目中的花花世界。 在物质、文化极度匮乏的年代。这群人因地制宜,自力更生、自给自足、自娱自乐,丰富了自己的物质文化生活。既工又农的经历虽然艰辛,但吃的是原生态的绿色食品;呼吸的是清新,无污染的空气;眺望的是郁郁葱葱的绿色田野;相伴的是纯真无瑕、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群。 广洋湖畔,湛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无边无际。西下的夕阳,喷薄出万道霞光,绚丽多彩的晚霞映红了大地,映红了树木,映红了芦苇,映红了这群人扛着锹、抬着筐、唱着歌儿走在回归路上的身影。如诗如画的美景,正是这群人梦幻着的青春。 这群人在军事化的管理,“五.七”化的劳作,集体化的生活环境中磨练了意志、健壮了体魄、塑造了品格、增进了友谊。这群人的青春时光,在广洋湖畔用汗水和热血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青春之歌。 梅香扑鼻皆自苦寒来。经过社会变革,这群人中产生了大学教授、企业家、政府官员、企业高管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当改制下岗、买断工龄、面对挫折的时候。这群人理解国家难处,不依不靠、不屈不挠、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一切困难,开拓出一片适应自身生存发展的新天地。有人经过打拼成为本行业的姣姣者;有人成为收入颇丰的私营老板。青春时的磨砺成为一笔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雨洗礼,这群昔日风华正茂的少男少女,如今已是年过花甲的爷爷奶奶。这群人,拥有梦幻的青春!这群人,平凡中见伟大!这群人,像秋菊在春风中萌发,在酷暑中蓄力,在金秋中绽放! 来源:勤耕有益 美篇专栏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