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历史 查看内容

抗战时期苏中宝应的文化宣传

2020-5-19 16:49| 热度:9112 ℃ |作者:房殿宏|来源:扬州学习平台|我要投稿

苏中宝应地区是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抗战时期的文化宣传非常活跃,文化宣传真正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 的有力武器。卓有成效的文化宣传工作,在苏中抗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苏中版《毛泽东选集》 ...

  苏中宝应地区是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抗战时期的文化宣传非常活跃,文化宣传真正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 的有力武器。卓有成效的文化宣传工作,在苏中抗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苏中版《毛泽东选集》在宝应诞生

  1945年苏中出版社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苏中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为小32开本,由苏中区党委宣传部长兼《苏中报》党政委员会副书记俞铭璜负责资料搜集,在宝应县射阳湖镇西冲林村东头一个紧靠芦苇荡的大庙里编辑而成。1945年7月在苏中抗日根据地公开发行。

  苏中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收录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目前阶段的任务》《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国共两党统一战线成立后中国革命的迫切任务》《关于共产党与抗战及民主政治问题》《关于抗战与团结的前途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在纪念孙中山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的演讲》《在延安各界国民精神总动员“五一”劳动节大会演讲》《五四运动》《与世界学联代表乐满、柯德、克雷难的谈话》等11篇文稿。

  苏中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辑录了朱德、周恩来、李富春、刘少奇、彭德怀、陆定一、冈野进、陈毅、曼努意斯基、邓发、艾思奇、徐特立、博古、范文澜、王稼祥、罗荣桓等18位中共中央领导人、国际友人有关毛泽东思想的定义、基本理论、现实意义及对毛泽东本人的评价的论述,并以《论毛泽东思想》为标题作为代序。

  苏中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出版,是第一次正式使用“毛泽东思想”一词,有力推动了新四军和华中解放区学习毛泽东思想热潮的形成,为夺取苏中抗战最后胜利及随后的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宝应人民全力支持办《苏中报》

  1943年11月12日,在东台三仓河,中共苏中区党委作出《关于出版<苏中报>的决定》,成立了以粟裕为书记、俞铭璜为副书记的党报委员会。粟裕任报社社长,林淡秋任总编辑。12月2日,《苏中报》正式创刊。

  1944年3月,车桥战役胜利之后,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大战略区基本连成一片,宝应成为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可靠后方,随苏中党、政、军机关移驻宝应安丰,《苏中报》报社也从东台三仓河迁至安丰区朱郭村的大新舍。《苏中报》印刷厂驻安丰区崔渡村崔家舍、吴庄一带。1945年春节前夕报社迁至宝应射阳鲁家大桥附近的崔庄南洋组。1945年9月1日兴化县城收复后,《苏中报》社随苏中领导机关迁至兴化城。《苏中报》于10月11日停刊。

  宝应县射阳湖镇苏中报纪念馆

  《苏中报》自1943年12月2日正式创刊至1945年10月11日停刊,共出版270期。其中在宝应安丰、射阳地区就出版185期。在抗战进入反攻阶段的关键时期,《苏中报》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团结人民、打击敌人,为夺取苏中抗日斗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

  《苏中报》社驻宝应期间,宝应人民予以了全力支持。报社刚迁到宝应时,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住房紧张,当地群众得知情况后,主动克服困难,把自己家的房子腾出来给报社,而群众却自愿挤住在破烂不堪的草棚内,还让出桌椅板凳等家具给报社排字和印刷用。由于普通民房釆光较差,影响报社工作的开展,农民吴登俊自己爬上屋,在新盖的房屋顶上开了个天窗,增加室内亮度,有利于报社工作。为了防止敌人破坏,当地民兵主动承担了站岗放哨任务,为报社提供了安全的工作环境。

  宝应是“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的发源地

  1945年5月,由新四军苏中军区、苏中公学的一批文艺人才组成了一个剧团,由苏中公学校委会领导。当时苏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处于抗日的最前线,苏中公学又成功排演了苏联著名话剧《前线》,剧团因此正式定名为“前线剧团”。

  1945年8月23日宝应县城解放,前线剧团随部队进城,张帖标语,扭秧歌、打莲湘到街头进行宣传,庆祝宝应县城解放。由于形势发展需要,9月9日,前线剧团调出苏中公学,直属苏中军区政治部领导。1946年4月间,华中解放区举办文艺观摩演出大会,苏中军区前线剧团重排《甲申记》到淮阴参加演出。会后,前线剧团与“抗敌”“拂晓”“淮南大众”等文艺团体合编为华中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同年,又与山东军区文工团合编为华东野战军文艺工作团。1950年,在南京改编成华东军区解放军艺术剧院。1955年5月1日,华中军区直属文艺团体由国防部正式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前线歌舞团”,后两团又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前线文工团)。

  岁月流逝,几十年来,部队虽经多次整编,“前线剧团”发展成为“前线文工团”,宝应乃是发源地。

  宝应农民剧团的抗日宣传

  1944年春季,宝应东荡地区成立了一个农民剧团。这支深受群众欢迎的农民剧团,在对敌斗争的艰苦岁月里,担起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历史使命。

  农民剧团深入实际,贴近生活,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传播革命思想,宣传教育群众,鼓舞战斗士气,有效打击敌人。农民剧团虽然只有21人,但特别能战斗,一条扁担,一套锣鼓,走到哪里,戏台一搭、锣鼓一敲就演唱起来。不限时间,不限人数。演出节目内容紧密配合革命斗争需要,坚持自编自演,如编写“抗日保家”“农民参加农抗会”“新四军是我们自己的队伍”“劝夫参加基干队” 等歌词配上民间小调,易唱易记,通俗易懂。在崔堡演出《参军去》的文艺节目,当场就有七八个青年跳上舞台要求参加新四军,打击日寇,保卫家乡。

  农民剧团还根据敌人随时可能下乡扫荡抢劫的情况,采取化装的形式,混入群众中,迷惑敌人。采取不化装和唱夜戏的形式,把握战机,见缝插针开展宣传。

  农民剧团是宣传队又是播种机。通过提高演出水平,及时吸收新成员,真正建成为一支能编善演的战斗团体,他们为抗日宣传走遍了整个新解放区。

  作者:房殿宏

  来源:扬州学习平台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