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历史 查看内容

宝应湖西张氏“五大怪”,始祖或是张士诚胞弟

2020-5-22 16:16| 热度:18852 ℃ |作者:宫鋆煜|来源:扬州发布|我要投稿

宝应湖西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张士诚的胞弟张士信曾从朱元璋大军中逃脱,几经辗转最终落脚此地。这个说法到底是是流言蜚语还是真实存在的呢?昨日,高邮姓氏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徐学林和金湖著名文史学者张来林,通过宝应湖西张氏家族 ...
  宝应湖西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张士诚的胞弟张士信曾从朱元璋大军中逃脱,几经辗转最终落脚此地。这个说法到底是是流言蜚语还是真实存在的呢?昨日,高邮姓氏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徐学林和金湖著名文史学者张来林,通过宝应湖西张氏家族的“五大怪”,向记者讲述了他们的发现。
  史书记载死于炮火
  有史料说逃到了兴化一带
  张士信,张士诚的四弟,曾担任张士诚政权的丞相。公元1367年夏秋间,朱元璋部队渐渐收缩包围圈,将张士诚政权围困在苏州。此前一年的拉锯战中,许多张士诚政权的官兵被打败后被迫选择了投降,客观上为苏州城破后张士诚的部属逃出包围圈提供了有利条件。
  《吴王张士诚载记》中记载,“朱吴军围苏州,士信于西阊门督战。方会食左右,进桃未及尝,中炮死”。也就是说当时丞相张士信亲自到西阊门督战,此时城中缺粮,张士信为守城将士送来了桃子,结果还没吃到嘴,张士信就被朱元璋大军的炮火打死。这一点在《明史》中也有记载“丞相士信中炮死,城中汹汹无固志。”
  “‘中炮死’的张士信肯定面目全非,死去的那个张士信真是其本人吗?”张来林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资料显示,高邮东乡司徒乡龙门张家庄张氏也与张士诚同族。《兴化百家姓寻根——张氏》一文中称,元至正二十六年,张士诚在朱元璋攻打苏州城时看到形势不利,令其堂兄张士俊(又名张士骏)带着四弟张士信和他一个儿子逃到兴化一带。张士俊等人逃到兴化后,居住在西门仓巷及西水关涛沙巷一带。假如张士信、张士俊真的潜逃至兴化,张士俊有了下落,张士信到哪儿去了?“我在兴化境内没找到答案,临近的宝应湖西地区就进入了我的视线。”
  张氏有“五大怪”
  这个家族为何刻意隐藏?
  徐学林告诉记者,之所以提及宝应湖西,因为当地银涂镇展沟张氏颇为怪异,存在五大异常现象,又称“五大怪”。
  第一怪,他们家族的谱中称祖居灵璧,但是族人代代口传来自苏州。从明朝中期至当代,张氏前后六次编修家谱。万历九年(1581),六世祖张晓首次修谱,其在《合族谱序》中说“予先世始自灵璧,当明皇定鼎之初,播迁于八宝之湖西,遂家展沟而居焉。”张氏族内世代口口相传先祖是从苏州迁来。近期,张来林与灵璧张氏反复核实沟通,无法支持张氏家谱所载源自灵璧之说。因此,这支张氏家族来自苏州的可能性更大。
  第二怪,号称金鉴堂,口传百忍堂。银涂张氏家族多用“百忍堂”。张晓在初修谱中从未提及张九龄及金鉴堂。1902年,银涂张氏四修谱突现“金鉴堂”堂号,曾引起族内不小的争议。金鉴堂堂名源于唐代张九龄,金鉴堂张氏主要分布于广、闽、赣、湘等华南地区,华东地区无分支。如此乱认堂号在修谱中并不多见,必有特殊原因。
  第三怪,初居宝应县城,不久避居穷乡。在古代,宝应湖西是统治薄弱地带,周围是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地广人稀,适合隐居。迁到此地的家族多贫苦,但银涂张氏最初来到宝应时较为富有。张氏始迁祖张兴十有文和、文用、文贵三子,初到宝应即在县城购置多处产业。不久,张氏舍弃富足的县城而居穷乡僻壤,举族徙居三府五县交界的银涂展沟。这说明他们很有可能当时在躲避什么。
  第四怪,科举人才众多,从不立传宣扬。一般人家修谱都会对族内科举人才树碑立传,以光耀门庭。明清时期,银涂张氏出了多位举人、贡士,还出了武进士,这在宝应湖西实属难得。张氏前四次修谱皆有人物传记,但只为普通成员作传,从不为科贡人才立传。清代《宝应县志》记载的张缠、张京父子两代孝子,即该家族第七、八代成员,张氏家谱也不敢作传宣扬,这表明银涂张氏有强烈的戒备心理。
  第五怪就是两家始迁祖,异姓而同名。元末明初,银涂镇张氏、李氏两家的始迁祖同时从外地徙居宝应湖西展沟,张氏始迁祖叫张兴十,李氏始迁祖叫李兴十。张氏、李氏两家的始迁祖异姓而同名,同地迁出,同时隐居同一条河边,这种相同很蹊跷。”
  张来林说,这“五大怪”可以说明宝应湖西银涂镇张氏不是江南普通民众,而是有钱有势的人家;该家族因特殊原因从宝应县城改隐湖西,长期刻意隐瞒身份信息。
  隐居宝应湖偏僻
  “兴十”反过来是“士信”?
  张来林告诉记者,宝应湖西展沟张氏始迁祖叫张兴十,李氏始迁祖叫李兴十,两家始迁祖异姓而同名。两个“兴十”同时定居展沟,似乎在提醒人们注意“兴十”二字。在张来林的提醒下,记者试着将“兴十”倒过来念,发现其谐音就是“士信”。
  张来林认为,1367年苏州城破前,张士信放出自己“中炮死”的风声。为安全计,张氏放弃城中舒适的生活,隐居宝应湖西偏僻之处,并更改堂名、始迁祖及祖居地等原始信息,漂白了身份,不为科举成员立传,以免惹是生非。年深岁久,族内很少得知,族外更一无所知。”
  徐学林和张来林说以上就是多年来走访周边各地得出的结论,但是真实情况是不是如此,因年代久远,谁也没有办法下定论,自己也只是给张士诚家族后人寻根提供一些线索罢了。
  扬州发布 记者宫鋆煜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