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文学艺术 宝应文学 查看内容

同学赞

2014-7-9 09:45| 热度:3699 ℃ |作者:九竹龙|来源:新浪博客|我要投稿

  几天前,彩云大姐给我发来一篇微信《同学》,转载如下:  到底什么是同学?为什么它会叫我们一生牵挂,三世相亲?为什么我们能够风雨同舟,甘苦与共?为什么同学相聚,就像一道军令?无论你在天涯海角,都能够赴汤 ...
  几天前,彩云大姐给我发来一篇微信《同学》,转载如下:
  到底什么是同学?为什么它会叫我们一生牵挂,三世相亲?为什么我们能够风雨同舟,甘苦与共?为什么同学相聚,就像一道军令?无论你在天涯海角,都能够赴汤蹈火,义无返顾。
  其实,同学就是同“学”,一旦同了“学”,就是永远的“同学”。可是,在学校时,并没有人互相称呼同学,毕业以后,我们却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同学”。这个抽象的、浸入了血液的、融入了生命的名字要比每个人的名字更重要、更温馨、更具魅力。
  同学,就是亲爱的兄弟姊妹,是精神上的血亲;同学是一种别样的情,有永远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旧、道不尽的喜悦、诉不完的忧愁;就算有一天沧海变成桑田,那些笑或泪、共同的画面,也会永远留在我们心里,不会改变。同学,因为没有名利的杂质,所以没有物欲的浊流,只有共同走过的一段黄金岁月;同学,因为至纯至真,所以像玉壶冰心,似银色月光,让人心生透明,魂魄温馨。
  当全世界的目光,都关心你飞得高不高时,真的想知道你有没有烦恼、你过得好不好、你是否快乐的那个人,就是同学。同学是一张不变的照片,虽然泛黄,在我们的心里,却依然如新。同学是一只沿江而下的帆船,不在乎终点在哪里,只看两岸,郁郁葱葱,峰峦叠秀。
  同学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它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贬值或遗失(除非失忆了),任谁也不会掠走你这笔的内心宝藏。它是存在于我们心中最珍贵的记忆或真谛。在你失意或悲伤的时候,它给你以抚慰;在挫折的时候,它给你提供价值感和方向感;在你老去时,可以回味、品味,使你重温年少,重度青春......
  逆境中,同学是一把火,燃烧你的激情,教你屡败屡战,永不言弃;顺境里,同学是一块冰,劝你头脑别发热,宠辱不惊;风雨中,同学是相携相扶的臂膀,是遮风挡雨的那把伞;阳光里,同学是蓝天上飘荡的白云,是雨后的那道彩虹。
  同学就像一杯浓烈的酒,晶莹剔透,此心永鉴。这杯酒存放的时间愈久,回味就愈加绵长。那浓浓的意味,那爽口的芳香,令我们在相聚时,会汹涌澎湃、壮怀不已;当离别后,会细流涓涓、源远流长。
  啊,同学!
  读后,我立即回复“好文章,能成为同学也是一种缘分!”
  在我的生活圈里,“同学”的含义已扩大了,它不仅包括我们南京一中老三届的校友,还包括一批不同学校志同道合的知青好友,成为一大批打破了年级界限,打破了学校界限的大“同学”概念。生活在“同学”温暖的怀抱里,那真是一种幸福!
  从2013年5月8日起,我至今已在“南京一中老三届论坛”发帖55篇,自己都不敢相信能写出这么多文章。取得这样的成果,完全得益于同学们的关心、关注和鼓励。
  我在宝应工作时,宝应县有4支由原南京一中、三中、七中插队知青为主组建的男女篮球队和男女排球队,在扬州地区赫赫有名。大部分知青回南京后,成立了“南京知青宝应体育小分队”。每年春节都要举办团拜会,进行“才艺展示”“书画展览”“文艺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2013年的春节团拜会上,“南京知青宝应小分队”负责人之一的三中校友马名骞提议,大家能否动动笔,写一些回忆文章,留一点文字东西下来。此建议得到我积极响应。
  为起到带头作用,我写出了《最得意的一个扣球》和一篇回忆英年早逝教我唱歌的好友的文章。写好后打印20份,分发给体育小分队成员,以抛砖引玉,带动大家都来动笔。
  一段时间后,在一次南京一中66届初三(5)班同学聚会上,老班长刘汝凌提出:南京一中老三届论坛看不到原初三(5)班同学的帖子,希望大家能踊跃发帖跟帖。我又一次响应号召,打算投稿。
  由于我曾是南京一中男子排球队队员,不同年级的校友对我有印象是因为当年看过我打排球。我寻思,何不把那篇《最得意的一个扣球》发到论坛上去?
  但真要发帖到一中老三届论坛,我心里十分忐忑。我知道,我们一中老三届校友藏龙卧虎,拙文能登否大雅之堂?有朋友劝我,小范围写写玩没关系,发到网上去水平够不够?大家是否欢迎?各种议论你能否接受?!
  我虽然上网不多,深知网络江湖险恶。但经常登录南京一中老三届论坛,我感受是一种亲切温暖的氛围。思索再三,决定发帖。发帖前,又特地登门请当年的班主任孙芳铭老师给予指教。
  发帖当晚,我打开网站,看到了十来篇热情洋溢的跟帖。由于第一次发帖,经验不足,字体太小,是蓉蓉777帮我重新放大;一潭清水对我网名与人对不上号,希望我能发一张照片;是鸭鸭帮我在回帖里发了一张我唱歌的照片……真是如沐春风,让我深受感动,自信心一下子增强了。
  我曾经看过一篇报道,20多年前王昆老师担任东方歌舞团团长时,团里有一位青年男高音牟炫甫,音色甜美,唱功很好,但是不自信,不敢登台表演。王昆为了让他克服怯场的毛病,让他从领唱、二重唱开始锻炼。第一次登台独唱时,王昆亲自为他报幕:“如果小牟以后能唱出来,他一定会衷心感谢第一次独唱时给他大力支持的热情的观众们!”在雷鸣般的掌声中,牟炫甫自信心增强了,以后越唱越好。
  我虽和牟炫甫不好相比,但第一次发帖后同学的热情鼓励让我信心大增,从此一发不可收。
  说来好笑,我至今不会熟练操作电脑,拼音打字笨手笨脚,打字发帖全靠一位忘年交小友帮助。
  我写文章的过程是:拟出提纲,暂不动笔,先打腹稿。我常年带小孙子睡觉,晚上10:30以前睡,一觉睡到早晨5:30起床。这时铺开稿纸,提笔写作。在打腹稿和写文章时,我仿佛是在和可亲可敬的同学们聊天,没有任何负担,不怕说错话;也不必刻意追求文字的优美或情节的奇兀,而是用心在交谈,把我的体会,我的经历,讲故事一样向大家娓娓道来。
  我和大家交流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体会;
  我和大家回忆插队时艰苦岁月里真实的故事和情感;
  我和大家讲述在深圳和名人巧遇的故事;
  我开始和大家分享几年来对小孙子实行科学早教的经验和方法……
  由于是这种温馨的氛围和心态,我愿意和兄弟姐妹们诉说,肚子里也有很多话要倾诉。听一些同学说,他们虽没跟帖,但也比较喜欢看我这种讲故事的叙述方式。
  帮我打字发帖的忘年交小友身体状况不太好,所以我有时一篇文章篇幅较长时,只能“未完待续”,分两次打完,并不是我故弄玄虚,来一个“且听下回分解”。
  我平时事较多,上网时间较少,对热情的同学们复贴亦较少,在此一并向一年来关心、关注和鼓励我的同学们表示衷心地感谢!对提出批评和建议的同学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感恩大家一路热情的鼓励!
  和大家做同学,不光是一种缘分,也是我的福分!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