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风情 查看内容

热血曹甸:曹操屯兵地

2014-10-29 11:01| 热度:9172 ℃ |我要投稿

  宝应县曹甸镇历史悠久,战国时期属楚地,名楚甸。至今有1700多年历史。据《曹甸镇志》记载,“三国时曹操与孙吴构兵,航海而南,屯兵楚甸,故更名为曹甸”。  热血曹甸:曹操屯兵地  “那年我回到 ...
  宝应县曹甸镇历史悠久,战国时期属楚地,名楚甸。至今有1700多年历史。据《曹甸镇志》记载,“三国时曹操与孙吴构兵,航海而南,屯兵楚甸,故更名为曹甸”。
  热血曹甸:曹操屯兵地
  “那年我回到老家,
  天空仍有雨在下。
  葡萄架下已空空的啊,
  没有外婆讲童话。
  恍惚中我又见到她,
  微笑着对我说话。
  温暖的手啊轻轻的啊,
  抚过我流满泪的脸颊。
  ……”
  到曹甸采访,听着侃侃的歌,有一种久违的亲情。外婆家的院子前没有葡萄架,但曾有一株很粗的石榴树,每年秋天,满树彤红的石榴煞是吊孩子们的胃口,外婆总是将最大最红的一个留给我。外婆去世后,这株石榴树也被人悄悄地砍了。
  从外婆家向西北约十公里,便是曹甸镇。
  旧时曹甸繁华有加,商贾云集,集镇曾有50余条街巷,20余座秀雅园林、古阁和祠寺点缀其间。民间素有“曹甸小南京,不到不死心”说法。
  今之曹甸有“中国文体教玩具之都”和“中国慈姑之乡”美誉。上个世纪70年代,曹甸乡镇企业一绳网起家,逐步发展,形成以木制玩具、玻璃钢玩具、电子玩具和智能玩具为主的特色支柱产业,产品达上千个品种,出口日本、东南亚各国。2009年,教玩具销售份额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曹甸镇自古重教兴学,明末始设经书馆。明清两代登科及第有姓名可考者400名,其中进士1名,举人11名。民国时期更有私塾81所,完小4所。曹甸人杰地灵,曾涌现出《人民日报》总编辑王力、国民党元老郝柏村、1936年柏林奥运会代表团团长郝更生等一大批名人。战争年代,刘少奇、陈毅、粟裕、黄克诚等也曾在这里浴血奋战,可歌可泣的曹甸战役在这里打响。
  【特殊岁月】曹甸战役,一场刻骨铭心的战斗
  “说曹甸,不能不提到曹甸战役。”陪同我采访的郝名玲老人这样告诉我。站在在曹甸镇曹南村张场组的四零烈士陵园内,郝老向我讲述着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
  1940年10月,日军占领和控制陇海、津浦铁路沿线以及沿江、沿运河线上的重要县城和集镇。国民党汤恩伯、李品仙、霍守义、韩德勤等部从不同方向逐步形成对苏北新四军、八路军部队合围和进攻之势。当时韩德勤八十九军军部率三十三师九十七、九十八旅和总部特务营及江苏省第二、三、六、七保安旅驻防曹甸及其附近地区。为打破此不利局面,新四军华中总指挥部经请示中央,决定发动曹甸战役。
  11月29日,华中总指挥部所属第一、二纵队以及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支队、新四军第五支队1个团,共10个团,1万余人,分三路向韩德勤部发起进攻。
  在新四军、八路军相继扫清蚂蚁甸、陶林、安丰、沙沟、崔堡等外围据点后,即完成对平桥、曹甸据点的包围。但曹甸的韩部所修工事结构独特,有大小两座土围。大土围跨集镇河南北,分东南西北门,各门外有1座3层大碉堡,每两门之间的围外也各有1座碉堡。碉堡外有两道河,其间有50米宽的开阔地,河里放满乱树枝。全布局如乌龟形,易守难攻。
  12月5日,进攻曹甸的战斗打响。12月9日,经反复争夺,新四军占领邵庄、祝家舍据点。韩德勤八十九军军部和三十三师师长姜云清分别从曹甸撤至泾口、后堤,留部分兵力给旅长黄炎指挥,固守曹甸。随后,副总指挥陈毅亲抵马庄布置战斗,决定于13日总攻曹甸。
  13日下午7时半总攻开始,因地势平坦,河湾阻隔,韩军炮火袭击,进攻受阻。晚9时许,八路军五纵一团攻入西北角碉堡。10时许,东线几次进攻,未能奏效。
  当夜正值农历十七日,月明如昼,新四军伤亡较大。拂晓前,一团突击队攻入小土围。天亮后,一、四团除少数部队与大围东门守敌对峙,余部都进入10多间房屋暂休。此时,突遭韩军山炮、迫击炮的轰击,伤亡很大,当即向外疏散。韩复夺回东门阵地。当时八路军的两线进攻都处于间歇,韩军得以在东线反击。
  直到14日晨,东南西三面仍各自为战,未能统一进攻,仅突破韩军前沿阵地。
  15日,攻围暂停。在获悉驻泰州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李长江投降日军之消息后,陈毅决定,于12月20日暂撤曹甸之围,回师南下,消灭李长江部,以解决后顾之忧。
  曹甸战役,激战18天,平桥、蚂蚁甸、安丰、沙沟、陶林一带韩德勤部被歼灭8000余人,新四军、八路军亦伤亡约2000人。
  我们从记忆中缓过神来,仰望四零烈士陵园的墓碑,墓碑背面有“四零烈士墓”五个大字赫然在目。在墓碑的正面有陈毅题写的“在曹甸战斗中英勇牺牲的先烈们,你们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刀削斧刻,苍遒有力。
  “***霑新雨露,柏舟曾历旧冰霜”。在四零烈士墓前有两根石柱,上面模模糊糊地刻着这样几个字,早已分不清它的年代。倒是和石柱放在一起的两尊石狮,传为西安丰镇落伽山庵旧物,也是有些看头的。
12下一页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