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风情 查看内容

游子吟:打翻一地的乡愁

2015-10-23 17:36| 热度:5039 ℃ |作者:房利萍|来源:宝应文化月刊|我要投稿

每当故乡沉淀在心里的时候,就会有一股淡淡的愁绪慢慢飘散开来,渐渐成为一个隐痛。看来,那个被称作故乡的地方,真的变成了一种模糊的怅惘,只能用来怀念和回味。客居他乡多年,竟发现这 ...
  五年前,自己是带着五分负气和五分不舍离开故乡宝应的吧。像是被命运推搡着一步步向前,每走一步,都要回头丈量一下故乡离我还有多远:一尺、十米,还是百里,最后故乡和我的距离是一片无垠的天空。
  离开故乡最初的一年零八个月里,我每周往返于故乡和他乡之间,在汽车里颠沛,开始自己摇摇晃晃的人生。看一路单调的风景,还有不断变化的陌生人的面孔。那时我常想起《周渔的火车》中的一句台词——
  爱情是自由的,而生活是有牵绊的,是要妥协的!

  妥协意味着半麻木的顺从。那时,我有着与颠沛生活相匹配的冷漠外表,习惯斜着身子,把自己贴靠在玻璃窗前,拉一半帘,留一半阳光透进来。无动于衷,有时候竟把自己为什么离开故乡都忘记了。
  为了生存,我在他乡租了房子。这是一条有着诗意名字的路——秋雨路。每天,熙攘的人群、次比的店面、嘈杂的人声不断地冲刷着这条路,诗意全无。我租的房子的窗台下,铁皮车库自东往西排列着,车库顶层的水泥面暴露在阳光下,上面散落着废砖块、枯枝条、倒扣的瓷碗,以及一把破扫帚,这些像极了我当时的人生状态。客居在他乡,因了这“租”,使我如同尘粒般悬在城市上空,无法落定;因了这“租”,使我仿佛被边缘化了一般,看到的不是城市的光鲜,竟是萧索隅角;因了这“租”,使我无法与这座城市融合,身体的血液亦无从溶入。每当月光升起落在枕边,我的乡愁便会被打翻一地,泛滥成灾。
  这种相思成灾一直延续到故乡的亲人来到身边才肯歇止。在他乡,我开始和亲人大声地用家乡话交流,话音总会引起身边人的注意,他们会问起我的祖籍,我觉得这是对我的一种关注,也可以说是一种认可。至少,我有底气活在这里了。当我的儿子顺利地被当地一所中学录取的时候,手拿录取通知书的我第一次仰望天空,原来,他乡的天空和故乡的一样湛蓝,空气里同样有藕香的甜味。
  客居他乡多年,竟发现这里与故乡有太多相似的地方——甘泉路上的服装店和家乡宝应鱼市口的门市不是如出一辙吗?荷花池里的荷花和纵棹园里的荷花有两样么?还有,街头骑车一闪而过的那个人,不就是邻居华大姐吗?
  我是不是很可笑,居然把故乡移植到他乡来了?太多故乡的痕迹在他乡闪现,甚至具体演化到某物,某人。这是不是应了“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这句诗呢。
  于是,我又回到故乡,在那里试着找出一些痕迹来,想证明故乡非他乡。然而,我感受到的并不是故乡变化的面貌,而是离乡多年,那些久违的亲人和朋友,他们已不似早年那么随性,倒是多了几分刻意和拘束。在每天的宴请当中,他们的热情让我有莫名的疏离感。席间的谈话也变得小心谨慎,生怕言语有过激之处。
  陌生的成了熟悉的,熟悉的反而成了陌生的。每当故乡沉淀在心里的时候,就会有一股淡淡的愁绪慢慢飘散开来,渐渐成为一个隐痛。看来,那个被称作故乡的地方,真的变成了一种模糊的怅惘,只能用来怀念和回味。
  作者:房利萍 宝应人 扬州报业传媒集团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相关阅读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