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历史 查看内容

沧海桑田话家乡

2015-6-16 15:56| 热度:10918 ℃ |作者:樊惠安|来源:新浪|我要投稿

我老家宝应县曹甸镇崔堡村位于苏北里下河地区。据《江苏湖泊志》和其它资料记载,苏北里下河地区在大地构造单元上是属于苏北凹陷的一部分。随着地壳运动,多次的沧海桑田,家乡所在的苏北里下河地区才呈现 ...
  我老家宝应县曹甸镇崔堡村位于苏北里下河地区。据《江苏湖泊志》和其它资料记载,苏北里下河地区在大地构造单元上是属于苏北凹陷的一部分。随着地壳运动,多次的沧海桑田,家乡所在的苏北里下河地区才呈现今天的地貌--里下河湖沼平原地貌(见图2)。为了搞清楚这一地貌形成的大致过程,最近,我翻查了一些相关的专业书籍,形成了一个大致的印象,下面我刪繁就简,把一些难懂的专业术语换成大家都能看懂的语言,由面到点、由远到近介绍一下。

  中生代以前(2.5亿年前),里下河地区为浅海环境。2亿年前印支造山运动,形成陆地。此后随着地壳的升降活动,本地区形成面积和深度较大的典型的湖盆洼地。第三纪开始(距今6500万年)古淮河、古长江汇流注入,形成水面宽阔的大湖泊,经过多年的水流作用,湖中沉积物厚达数百米甚至千米。由于长期沉积,湖盆趋向平缓。第四世早中更新世(距今530--340万年)的冰河期,雨量减少,湖面收缩。进入第四纪(距今248万年),水动力增强,淮水自西向东夹带大量泥沙滚滚而来,泛滥沉积,又一次形成广袤大湖。中更新世末期(距今200万年左右)第一次海水侵入,海岸线在黄土沟、临泽、泰州一线。晩更新纪(距今80万-1万年)期间,又有两次海水入侵,规模更大,海岸线在金湖、镇江一线.大约距今1万--7500年,地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回升,发生了海侵,海岸线在河西的泗阳、金湖、扬州、镇江一线,里下河全部沦为大沧海桑田话家乡海。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作用,造成海岸带以平缓的坡度伸向海底。
  大约在五六千年前,由于波浪作用,淮河南岸砂堤、长江北岸砂堤及苏北中部最大的南北向岸外砂堤相继出露水面,包围了海湾内的海水,海岸线东移至阜宁西的羊寨至盐城的龙冈、大冈、安丰一线(见图1)。这样,使得这一地区的浅海演变为潟湖。澙湖又经过两千多年冲刷和泥沙的继续封淤,在逐渐淡化的过程中退居内陆,转变成为淡水湖泊,称之为古射阳湖。面积遍布今里下河地区。(见右图,春秋战国时期,但具体范围不能确定)后来由于来自湖区本身的泥沙和生物残体的沉积,加上来自黄河和淮河泛滥所注入的大量泥沙,加速了这一古湖泊的衰亡过程,使其逐渐变小、解体,分化为许多大小不一的湖荡。尤其是自宋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开始,黄河夺淮的近700年时间,黄淮合流南下,洪水经常泛滥,湖泊被大量泥沙沉积,湖盆日见淤浅,湖泊迅速发展到了衰老的阶段,进入了沼泽化的过程,宽阔的湖面逐步变为湖滩地。

  现存比较大的湖为大纵湖,位于宝应、兴化、盐城交界处,而我县境内的湖荡已经很小了。离我村不远的绿草荡应是古射阳湖之残余。王宗筠《溪堂琐记》曰:“绿草荡毗连东荡,即大纵湖之分支也。中有海陵溪,凡若干里,素称潴水之区。”民国邵驺编纂《广曹甸镇志》也记载:“射阳湖古称大泽,马家荡即射阳湖之一隅也,明嘉隆间,湖荡渐淤,及清初一淤,于顺治清水潭之决再淤,于康熙三十五年河决冲漫,浚海挑河,引流下注,淤滩渐高,为田为地。昔日之湖,今之河漕而已。”其中提到的马家荡现已缩至阜宁县,湖荡退缩,湖滩地发育,使围垦种植成为可能。随着围垦种植规模的逐步扩大与发展,又进一步加剧了湖泊的缩小和衰亡。现在古射阳湖已不复存在,五十年代距离我村只有十里远的东荡地区的湖荡,因改湖造田而消失,我村周围大量存在的常年浸水的由沼泽地形成的“圩田”也荡然无成。

  1983年出版的《江苏省宝应县地名录》,在标准名称“崔堡”条目下备注曰:“唐朝此地为海滩上一高墩,有崔姓居住,得名崔堡。”然而,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和唐宋古地图,唐宋时海岸线在范公堤一线,范公堤是老百姓为了纪念北宋范仲淹主持修建的捍海堤坝而命名的,现在位于阜宁,盐城、东台,到启东和吕四一线,全长约有300公里。距本地垂直直线距离70余公里,因此,唐朝海边一说似有误,再根据相关水文资料和湖荡变迁史,我村在隋唐时位于古射阳湖边或湖区高墩却可成立。
  崔堡村海拔较低,除崔堡大庄地真高为为3m左右,周边大部分农田都在1m左右。总体看地形有一个特点,就是靠近崔堡庄台的田和靠近南北溪河两边的田地势较高,为二熟田,本地称为高田,可长稻麦两季庄稼。离庄台和溪河较远的地势较低洼,过去都为一熟田,又称圩田,是由沼泽地演变而成的,过去这些田常年沤在水里,每年秋收后要深翻,到来年夏季才能插秧。
  写到此,我有点感慨,在我们能够认知的范围內,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已几经沧海桑田,多少次沧海桑田造就了如此宽广平原。同沧海桑田相比,我们的生命是那么渺小;同厚德載物的宽广平原相比,我们的胸怀又是那么卑微,“人生易老天难老”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敬畏大自然呢?!
  参考资料:
  1、《江苏湖泊志》
  2、《宝应县志》
  3、《里下河地区全新世自然环境变迁》
  4、《中国历史地理纲要》
  5、《广曹甸镇志》
  6、《历史时期海岸线的推移》
  注:
  里下河:里下河是江苏著名的洼地。关于里下河的名称,一般认为:在历史上江淮之间的运河曾称里运河,又称里河。而大体上与范公堤平行、位于范公堤东侧的串场河则被称之为下河.介于里河与下河之间的地区,遂被称为“里下河”,因此,里下河并不是一条河,而是由许许多多河网构成的一大片河网洼地的统称。地理上里下河地区位于江苏中部,是江苏省地势最低洼的地区.它西至里运河,东到串场河,北至苏北灌溉总渠.南到新通扬运河,大致涉及江苏省扬州、泰州、淮安、盐城、南通五个省辖市的12县(市、区)。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