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风情 查看内容

传承文化遗产,添彩美丽宝应!宝应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

2015-5-8 17:05| 热度:73546 ℃ |我要投稿

宝应县历史悠久,人文丰厚,民风淳朴,具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遗产。宝应现有升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1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7项。  宝应民间故事源远流长,其故事内容涉 ...
柳堡泼糖画、柳堡棕编


  柳堡,位于里下河水乡,是电影《柳堡的故事》发生地。这里环境悠美,很早先民就在这里生产、生活,民风淳朴。明、清时代,居住水上的船户用麦芽糖做成糖饼,到柳堡镇上换取废旧,再到外地卖钱谋生。民国时期,这一区域出现了吹捏糖人的艺人,麦芽糖制品不仅是食品,还成为艺术品。上世纪初,庶糖出现在本地市场,本地糖人艺人利用庶糖可以使糖质变硬的特性,掺合麦芽糖,做成各种图案,快捷、方便,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糖品样式。上世纪七十年代,柳堡镇民间美术爱好者蒋春阳师从街头买艺的民间艺人学会了泼糖画操作的基本方法,经过三十余年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了完备的操作工序,产品丰富多彩、栩栩如生,很受市场欢迎,目前已成为他谋生的主要手段。

  柳堡泼糖画作画手段独突,它以料糖为墨,案板作纸,作品既是美术品,也是食品,最受儿童青睐。柳堡泼糖画工艺要求很高,操作者要在心里打好底稿,以糖勺为笔,起笔、运笔、收笔都有严格的要求,由于糖品遇冷变硬,操作者必须练就过硬的基本功才能保证线条的流畅和画面的美观。

  柳堡泼糖画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构成画面的线条同中国画的勾勒技法异曲同工,图案造型有雄鸡吃食、飞禽、走兽、山水流画等,以具有民间剪纸的作品特征。它外形也十分美观,微黄、透明的糖体,晶莹剔透,散发出的甜香令人陶醉。

  柳堡泼糖画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创造,具有很高的工艺价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但由于对操作者要求很高,很少有人熟练掌握,现柳堡镇仅蒋氏一人掌握,此项遗产传承濒危。


  宝应地处里下湿地,素有“水乡泽国”之称,盛产水稻、芦苇、蒲草。这里很早就有先民居住,为了生产、生活,他们学会了用稻草、芦柴、蒲条等编制各种农具和生活用品。明、清时期,这种草编制品遍及住房、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的方方面面,编织技艺人人掌握。清末、民国时期,随着欧洲先进科学技术的进入,金属制品和木质制品很快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民间编织品仍然有着一席之地,在小型工具、用品上发挥着的作用。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传统编织业成为水乡农民的重要副业收入,一些技艺高超的匠人编织出的东西逐步成为美术工艺品,他们开始使用棕叶作为编织材料,并开始出现以此作为谋生手段的专业艺人。上世纪末,价廉耐用的塑料制品代替了传统手工编织品,棕编作为工艺品一息尚存。柳堡镇民间艺人蒋春阳在认真学习传承本地编织高手的基础上,大胆实践,开发了大量新的种类,形成系列,其作品巧夺天工,形象逼真,让人惊叹,在全国各地旅游景点热销,还被许多外国友人收藏。

  柳堡棕编工艺独特,它综合了柴编、蒲编、草纺的多种技艺,通过折、绕、缠、捏、塞、串等多种手法,利用棕叶独特的材质,编织出惟妙惟肖的动物形象。产品主要为各种动物,特别适合昆虫类,几乎可达以假乱真。

  柳堡棕编是我县编织品从应用性向观赏性发展的代表,表现了劳动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它的艺术价值独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看好。但由于此项遗产对操作者要求很高,向下传承难度很大。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相关阅读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