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历史 查看内容

官沟话“官”:宝应官沟地名的由来

2017-11-29 11:11| 热度:15152 ℃ |作者:戴启荣 黄兆龙|来源:宝应文化|我要投稿

宝应县安宜镇官沟村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3000余人,却才俊辈出,其中为“官”者还真不少。趁闲暇之余,笔者就官沟地名的由来、在外为官人员基本情况以及因何能为官作了番调查。一、悠久地名荫庇为“官”的土壤 官沟历史久远,早 ...

  官沟话“官”

  宝应县安宜镇官沟村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3000余人,却才俊辈出,其中为“官”者还真不少。趁闲暇之余,笔者就官沟地名的由来、在外为官人员基本情况以及因何能为官作了番调查。

  一、悠久地名荫庇为“官”的土壤

  官沟历史久远,早在秦汉时期就有先民在这里生产生活。传说一:东汉大将姚期死后,家人为择墓址到处寻求风水宝地,几经周折终于定址在此。送葬当天的船只数绵延几华里。因其停靠在某个沟口,遂将该地取名官沟口。解放后姚期墓遗址虽被夷为平地,但村民总是带着骄傲念念不忘,于是把埋葬姚期的这块土地称之为“姚期坟”。改革开放后划分承包地时,无论哪一家,只要抓到姚期坟这块地的阄子时都暗自高兴。奇怪的是,相关地块产量都较其他田块高。究其原因,实际上还是人们带着敬畏之心悉心耕作罢了!

  传说二:清初,朝廷有一官船曾在此停泊。因不知该地地名,船上官员便问及路人。路人随口答道,你们的官船停在这里一条沟里,就叫官沟吧!船上官员应允:就按你说的办。遂经口口相传沿袭至今。

  这两个传说反映出当地群众的心声:衷心感谢荫庇他们的这方“吉地”。

  二、辈出人才彰显为“官”的传承

  官沟共有近百个姓氏,其中卢姓占整个姓氏的比例较高,应算是望族。据卢氏家谱记载有:清乾隆元年(1736年)武进士卢梦莲,任陕西固原镇中营(军)游击,历署参府,重游泮水;卢殿虎(1877-1936年)字少牛,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就读于江南高等学堂预科,以优等第一名毕业,毕业后任海州市(今连云港市)中学监督。辛亥革命后,历任江苏省公署第三科科长,江苏省教育集团公有林总理江苏省图书馆馆长,代理江苏省教育司长,淮扬道尹、安徽甘肃两省教育厅厅长等职。卸任后,其寓居扬州,为扬清公路修建立下汗马功劳。临终时他说:“余一生精力,致力于教育所半,致力于社会事业所半,晚年摆脱政治,专事于社会事业,而以发展地方交通为唯一职责。但现在所能贡献于社会的,仅一镇扬汽车公司而已,甚盼我朝夕相处之同道,有以扶持而光大之。”正是这种家国情怀和为民谋福祉的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断影响和感动着家乡人及后人。难怪今人要把“扬清公路之父”的桂冠戴在卢殿虎头上;紧接着,生于民国22年(1933年)的卢之超,1956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据笔者调查,这大概是解放后本村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即留校读研,不久调入红旗杂志社任编辑。“文化大革命”初期因向中央文革小组组长兼红旗杂志主编陈伯达提意见而受打击。粉碎林彪反党集团后他奉调回京,历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政治组组长,中宣部理论局局长,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研究员,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曾连续几年担任全国政协会议新闻发言人,长期参与中共重大文献起草及修改党章、宪法的文字工作。他学贯中西、德才兼备,政治水平、理论水平等均为一般人望尘莫及,难怪家乡人提及他都高度赞扬。

  出生于1963年的乐玉成更是天资聪慧,一天高中未读的他凭借刻苦精神一举考上南京师范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由于过硬扎实的英语、俄语水平,毕业后任职于外交部从事外交工作。2011年为外交部部长助理,后相继担任驻哈萨克斯坦和驻印度大使,回国后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外事办副主任,实为难得人才,也是家乡后辈们的学习榜样。笔者有幸拜读乐玉成所著《博客俄罗斯》这本书,书中详尽介绍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堪为一部俄罗斯百科全书。其文字清新,也不乏幽默,读罢受益匪浅。

  官沟人的后代们不仅在国内任职,有的还就职于国外。其中有杨志清女士,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现供职于英国司法部门。至于在厅处级这两个层面上为“官”的尚有多人。

  三、厚重文化实现为“官”的梦想

  回顾历史和现实,是植根于这里厚重的文化使这个不大的村庄人杰地灵。据调查,官沟自有先民以来就开办教育,清末即开设学堂。民国初年,境内望族家庭纷纷聘请资深塾师授课。后来私塾越办越多,基本覆盖各个自然村庄,其中杨庄生产组卢绍翰家学堂规模最大、藏书万册有余。卢庄组一卢姓男子年壮时即病故,遗孀郭氏变卖土地和家产,聘请里下河地区知名学者顾大局为子女教授《四书》《五经》和《算术》等。建国后郭氏三子在教育、科技方面均各有建树。

  解放后,党和政府更加重视教育工作,1959年村里兴办小学,1969年创办初中,学生不仅来自邻近村,一些外乡镇的儿童和少年也慕名前来就读。1984年经县验收全村基本扫除文盲,光荣成为“无盲村”。村民尊师重教蔚然成风,1959—1961年,国民经济最困难时期时,村内很少有辍学学生。从本土走出去且在外工作的大学生累计有100多人,目前受高等教育的面已向外大大拓展,不少青年学子已走出国门,奔赴国外著名大学就读。其中有1986年出生的弓林峰现在美国北卡罗来大学读博;1990年出生的龚开济现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攻博。一般村民也有读书习惯,老者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及一些野史很有阅读兴趣,年轻人则借本村农民书屋平台借书观阅,全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高居全镇之首。不妨戏言:官沟育“官”的土壤是肥沃的,为“官”的传承是有序的,文化的支撑是健硕的。生长在这方热土的人们无不希望能从这里走出更多栋梁之材,为家乡增荣耀,为国家添光辉,为人民谋福祉。

  戴启荣 黄兆龙;原载于《宝应文化月刊》2017年10月号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