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美食 查看内容

宝应曹甸:“慈姑之乡”慈姑香

2020-10-12 16:22| 热度:19674 ℃ |作者:郝立良|来源:扬州学习平台|我要投稿

金秋时节正是慈姑生长旺季,我来到“中国慈姑之乡”——宝应县曹甸镇下舍片区。宋代大诗人杨长孺在七律《茨菰花》一诗中写道:“长叶翦刀廉不割,小花茉莉淡无香。”只见那一畦畦、一块块、一片片碧绿的慈姑,秋风吹 ...

  金秋时节正是慈姑生长旺季,我来到“中国慈姑之乡”——宝应县曹甸镇下舍片区。

  宋代大诗人杨长孺在七律《茨菰花》一诗中写道:“长叶翦刀廉不割,小花茉莉淡无香。”只见那一畦畦、一块块、一片片碧绿的慈姑,秋风吹过,满田的慈姑叶便会发出“沙沙沙”的响声,那一朵朵茉莉似的慈菇花把“慈姑之乡”点缀得更加美丽。

  宝应种植慈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明代《隆庆志》《万历志》、清代《康熙志》《道光志》以及《民国志》的物产种类中均有慈姑种植的记录。清代被列为朝廷贡品。1979年版的《农业辞典》列下舍慈姑为地方优良品种。2000年《中国土特产大全》专门介绍下舍慈姑。

  据有关资料记载,慈姑又叫白地栗、茨菇、剪刀草、燕尾草、蔬卵、华夏慈姑、水芋,是泽泻科,属水生蔬菜。根据种植时间的早迟,有早水慈姑和晚水慈姑之分。早水慈姑一般种在刚开发的、不宜生长水稻的荡田和面积不大的低洼田里,在大伏天栽植;晚水慈姑是用收割完早稻的水田,在立秋后一周内栽植。

  慈姑从育苗到刨挖收获,要经过夏、秋、冬三个季节,有明显的温差变化。大暑天,头顶烈日栽慈苗;冬腊月,北风呼啸忙收获。为了提高单位面积效益,下舍人在慈姑的栽培模式上作了大胆的创新,由过去传统的全年一季种植模式改为油—稻—慈+藕—稻—慈等栽培模式,实行轮作套种,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慈姑之乡”的下舍慈姑有侉老乌、紫皮子、大白皮等品种,尤其是紫皮子历来以粉足、味甜、个头大、营养高而著称。2002年,通过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论证,并注册“紫圆”商标。在屈舍村,村民告诉我,这里出产的慈姑个头大而圆,有的重达40多克,嘴子短而粗还带弯曲,产量高、品质好。2009年11月获得“中国慈姑之乡”称号,2011年11月“紫圆牌”慈姑又被原农业部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下舍人不但擅长种慈姑,还善于吃慈姑。过去,慈姑是人们果腹充饥的食品之一,做成菜肴的品种只有慈姑烧大咸菜、慈姑烧肉、慈姑豆腐汤。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讲究吃得营养,把慈姑与许多荤素食材搭配,做出慈姑焖牛肉、拔丝慈姑、慈姑丸子、油炸慈姑片、煎慈姑饼等多种菜肴。

  现在,慈姑菜被家常菜馆、农家乐饭店广泛运用,把慈姑与肉、鸡、鱼、猪大肠、大蒜、豆腐等结合做成冷、炒、煎、羹、汤等菜品。2015年5月《曹甸慈姑烹饪技艺》被列入县级“非遗”公布名录,下舍片区顾金凯制作的慈姑烧肉、慈姑豆腐羹制作技艺入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和传承人,当地人为招待客人和亲朋好友,一般都离不开慈姑和其他食材配制的菜肴。特别是用慈姑制作的“全慈宴”,风格独特,别有一番风味,让人百吃不厌,回味无穷。

  作者: 郝立良

  来源:扬州学习平台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