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童,省内名牌高校毕业生,他放弃在城市发展机会,回到家乡宝应县泾河镇当了一名村干部;郑中兵,原本是拥有300多亩水面的养殖大户,如今也出现在广洋湖镇村干部队伍中。 是什么,吸引了像张童这样从农村走出来的优秀青年,把发展的舞台从城市转向农村,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中呢?“这都因为我们今年创新开展的一项活动——‘农村好青年、接力新农村’。”宝应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友芳向记者介绍道,“今年是村两委换届之年,我们立足乡情,着眼选优换强村两委班子,在全市率先创新开展了‘农村好青年、接力新农村’活动,面向全县公开选拔了200名素质高、品行好、扎根农村、乡亲喜爱的农村青年,把他们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库,进行综合培养、统筹使用,探索出了一条选拔、培养、使用农村后备干部和人才的新路子。” 招引人才既向外也朝内,立足全县选好青年,为农村发展集聚人才 “建设新农村,人才是‘短板’。”宝应县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宝应是全市的农业大县,全县92万人口有70多万人在农村,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农村“领头雁”队伍,对宝应实现沿河崛起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一直以来,村干部队伍素质总体不高、村干部队伍建设源头不足制约着当地的发展。 “如今,资金、项目、公共服务开始越来越向农村倾斜,但强农惠农政策怎样落实、靠谁落实却是大问题,迫切需要高度关注村级后备人才培养这个‘短板中的短板’。”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宝应县委组织部负责人坦言,宝应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在向外吸引人才方面与靠近城区的县(市、区)相比,并没有多少优势,为此,我们就把眼光转向朝内,开展“农村好青年、接力新农村”活动,把本县优秀青年选出来、用起来;把在外的青年人才招回来、留下来,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增加个人自荐,创新“三荐两评”,探索农村本土人才选培用新路 年仅23岁的吴轩,是夏集镇郭桥村有名的农机合作社社长。今年夏集镇开展农村好青年评选时,他出现在了自我推荐的舞台上。 宝应县委组织部的同志介绍说,以前村级后备干部一般都由村党组织自行选拔培养,选人视野相对较窄,而农村好青年评选大胆创新,在组织推荐、党员群众举荐的基础上首次增加了个人自荐,同时打破户籍限制,让更多优秀青年进入到组织的视野。 选拔源头上的创新,无疑扩大了农村优秀青年参与的渠道。据统计,在活动中,全县983名农村青年报名参与,其中来自辽宁的王庆涛等多名“新宝应人”通过资格审查。 为实现“广中取优”,宝应15个镇(区)分别召开群众推荐大会,参会代表根据参选青年表现,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评议和推荐。在此基础上,镇(区)党(工)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综合评定,确定最终人选后报县委组织部备案,并统一命名为“农村好青年”,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和使用。特别优秀的30名农村好青年命名为“三十佳”在全县范围内统筹使用,并作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进行重点跟踪培养。 “采用‘三荐两评’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实现了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既拓宽了选人视野,又保证了用人的公平,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搭建了平台。”一名参加推荐的党代表表示。据统计,宝应县委组织部最后命名的200名“农村好青年”,平均年龄30岁,女性62人,大专以上学历86人,党员73人,致富能手和创业骨干68人;其中既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毕业生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又有返乡创业经商人员、企业供销员、种植养殖大户等不同类型群体。 人才选出来后,关键还要留住、用好,使其真正发挥作用。宝应坚持“使用就是最好的培养”理念,安排全体“农村好青年”列席村班子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党员会议等,广泛接触村级事务,还安排了130名优秀“苗子”担任书记助理、主任助理等,开展岗位模拟训练,提升实战本领,展示能力才华。 同时,宝应还专门出台《关于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建设的实施意见》,从待遇、培养、使用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并为“农村好青年”建立成长档案,实行“实绩卡”制度,每月记录,每季交流,定期考评,动态掌握工作表现。对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优先推荐上级表彰,优先推荐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尽力拓展“农村好青年”的发展空间。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农村好青年给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农村好青年”给村里带来了哪些变化?镇村干部以及村民们对他们又有着怎样的评价呢? “当初,我们把票投给他,投对了。”提起自己选出的带头人——柳堡镇芦东村党支部副书记郭峰,村里的党员群众赞不绝口,“别看他年轻,办事能力强,到村里工作后,不但与我们打成一片,还帮着招引项目到村里,每年为村里增加集体收入十多万元。 如今,像郭峰这样一大批农村好青年都已陆续走上农村基层岗位。他们的加入,给当地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也让从事基层工作的镇村干部感到欣慰。 望直港镇党委副书记刘振军认为,农村好青年评选活动是发现农村人才的好形式。基层经济发展需要人才,这样的评选活动让大家看到了农村的未来,为农村发展打下了人才基础,这既是实施人才战略的好举措,也为充实农村高素质干部队伍打下良好基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宝应县组织部负责人透露,今后他们还将努力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实践,不断探索选拔农村优秀青年的新路子,以农村后备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成效促进农村发展。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