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旅游 游在宝应 查看内容

走遍荷乡宝应:探寻荷乡记忆、展示荷乡风采(一)

2015-5-18 17:39| 热度:42419 ℃ |作者:柳西元|来源:新浪博客|我要投稿

2009年,宝应电视台秉持“开门开明开放办广电、创优创新创牌求发展”的宗旨,催生出了一批各具特色、受众细化、形式新颖的电视栏目,丰富了荷乡的电视荧屏,大大地满足了荷乡电视观众的收视需求 ...
《走遍荷乡》之“九里一千墩(下)”

  出一组画面(网上搜索九里一千墩)
  字幕(配解说):
  我们曾经不断地听说过“九里一千墩”,今天,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搜索到若干关于“九里一千墩”的词条。那么,“九里一千墩”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神秘色彩?“九里一千墩”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信息呢?
  古迹寻踪:《九里一千墩》下集《寻宝“射阳墩”》
  采访:射阳湖镇射南村村民王新顺
  记:王大爷,听说您会一些关于这些墩子的顺口溜,那说一个给我们听听看?
  王:我只能说几句。
  记:那说一下吧。
  王:过去一个走马墩,茅草半人深,躲的是游击队新四军,拦的是(伪)乡长女人阚经坤。现在走马墩,日夜有电灯,大烟囱烟纷纷,出的砖头红茵茵。
  字幕:后走马墩遗址
  王新顺的顺口溜中提到的走马墩分为前、后走马墩。可以想象,墩子是如何的高高大大。然而,走马墩当年的风采,今天已经无迹可寻了,其中的罪魁祸首就是顺口溜中提到的大烟囱。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天平砖瓦厂落户在后走马墩,从此,附近的一个个土墩便成为了砖瓦厂的口中之物,被相继无情地吞噬。
  字幕:原高墩中学
  这里是原高墩中学,也是前走马墩的遗址。今天,这些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追逐打闹中,再也不会想像到这里曾经有一个高高的土墩!而高墩中学的名字大概也是缘于这里曾经有过高高的走马墩。
  采访:射阳湖镇高墩村民赵云(40岁)
  记:现在我们已经无法看到前走马墩的样子了,那您可以跟我们回忆一下,你以前看到的前走马墩大概是什么样子,有多大?
  赵云:这个一圈范围都是的,这个学校一圈。
  记:给我们再具体说一下,到底有多大?
  赵:高,将近有旗杆高。
  记:有旗杆高,那方圆大概能有多少亩呢?
  赵:这个墙院一圈都是的。
  高建础住在天平街上。年轻的时候,他曾经当过高墩中学的校长。无论是在自己读书,还是在以后教书,高建础就一直见证着九里一千墩的变迁,他是个有心人,也抢救下了不少文物宝贝。
  采访:“九里一千墩”民间研究人士原天平成人校校长高建础
  记:您是从哪一年开始关注九里一千墩的?
  高:从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我当时在高墩任初中校长,所在的地方呢是在九里一千墩范围的中心地带,前走马墩、后走马墩,1975年,当时要建轮窑厂,轮窑厂就是建在后走马墩,因为后走马墩是九里一千墩的中心地带,墩多,建轮窑厂需要取土,所以说利用土的资源,墩的土资源来建厂。取土资源呢,当时出土了不少的坛坛罐罐,还有青铜器,这些东西,群众会把它舍掉、毁掉,我就把它收起来,把它收收聚聚就把它交给博物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高建础将他收藏的120件九里一千墩的文物交给了政府。自古以来,“九里一千墩”便常有文物出土。明代吴敏道有诗云,“耕夫得玉鱼,云有汉人墓”。清代阮元在《广陵诗事》中写道,“宝应耕田者,掘得古双鱼铜洗,中有字,剥蚀不可识”。清代朱克生也有诗云:“朝望射阳云,暮望射阳雨,农夫耕古隧,拾得汉铜虎”。据不完全统计,历代至今,在九里一千墩出土的汉、晋、南北朝、唐、宋时期的玉蝉、玉璧、铜剑、铜洗、漆盒等文物约有万余件。今天,在宝应博物馆收藏的文物就有三百多件。而各式各样的陶器、精美的漆器,以及入土随葬的明器模型,在无声地诉说着西汉、东汉时代射阳人的经济、文化和生活。通过多数文物的年代解读,也证明了九里一千墩主要为汉代墓群。
  采访:宝应博物馆副馆长季寿山
  季:汉代,它讲究厚葬,它以为人的死不过是在向另一个世界在过渡,它的丧葬观念呢是视死如生,视亡如存,所以它在随葬方面做到应有尽有,模仿生人在世的时候那种生活场景所使用的物品,所以汉代的随葬品是特别丰富的,一般的随葬是大量的陶器,另外还有青铜器,玉器,另外还有漆器等等。
  古迹寻踪:《九里一千墩》下集《寻宝“射阳墩”》
  从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到南朝刘宋末年--公元479年,在这长达一千年的时间里,射阳有着它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里是邗沟古道的交通枢纽;西汉初年,射阳成为项伯的封地。汉广陵射阳人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一,他才思敏捷,历来以文章著名,死后归葬于射阳。这里上演过汉射阳人臧洪、陈容反抗袁绍暴政的历史史迹,今天,古镇建有“臧陈旧址”门坊,以资纪念。而射阳县治一直延续到南朝才被废弃。发达的地区,势必会体现在它那丰富的墓葬中。在今天的“九里一千墩”处,汉砖、陶片俯拾皆是。在我们的采访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一段场景。
  字幕:2009年4月11日中午“九里一千墩”后走马墩遗址
  很快,我们在后走马墩的遗址上发现了麻布纹的汉砖。
  记:这个全是汉砖,是吧?
  季:全是汉砖。
  季:可能是汉代的地面的遗址。它也不是墓葬。
  记:高校长,关于后走马墩有什么说法吗?
  高:前后走马墩是一个整体,它们都是同一个时代的,据说当时是因为孙悟空,孙猴子犯天庭了,回到花果山,就带了一匹马,走到这个地方来,看这个地方是绿草成荫,非常好,马也回来吃草了,就在这边奔驰了,前后奔驰,前面还有个饮马池,前后走马墩就因此得名了。
  记:后来考古的时候,在这边发现了什么?
  高:东西多了,铜器、漆器,这里边最珍贵是一套漆盒,玉璧,坛坛罐罐的,铜镜还有不少呢。
  1998年4月,县文化部门在当时的天平镇大王村戴墩发现一墓葬,其中出土的龙凤纹白玉,纹饰华美、雕琢技艺精湛,堪称汉代玉器工艺的杰作。这是1982年在八角墩出土的夔纹青玉璧,还有这两枚印章,其中的淮陵玺印证实了九里一千墩的一些汉墓具有很高规格的葬制。
  不仅现代出土的文物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另外,清代宝应举人朱彬,在双墩发现的射阳石门画像可谓是这些文物中的宝中之宝。今天,我们已经无法找寻这两块射阳石门画像。从石门画像发现起,它就成为文人们争相研究收藏之物。据清代大书法家包世臣记载,清朝乾隆五十年,江都贡生汪中舁归,道光十年夏,其子户部员外(汪)喜孙移置宝应学宫,经包世臣、仪征刘文淇、吴廷扬,经包慎言、江都梅直之同观。在射阳石门画像拓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六幅画像,分别为“凤鸟图”、“铺首衔环图”、“亭长迎宾图”、“孔子见老子图”、“杂技图”和“烹饪图”。六幅图画,生动、活泼,古朴、厚重,内容丰富。
  采访:宝应博物馆副馆长季寿山
  季:射阳石门画像是我国出土画像石当中时间最早,影响较大的画像石刻之一,尤其是一幅孔子见老子圣贤图,为出土画像石中非常罕见,这块画像石,它真实地反映了汉代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盛。
  作为石刻出现,“孔子见老子图”特别引人注目,许多金石家相继为之著文,一代文豪鲁迅先生对此画像石拓片进行了收藏、研究,在鲁迅日记中,有如下记载:往琉璃厂买《射阳石门画像》等五纸,二元。
  古迹寻踪:《九里一千墩》下集《寻宝“射阳墩”》
  字幕:2009年4月15日寻访清朝翰林乔莱墓
  现场:射阳湖镇文化站站长戴学来
  记:以后就是它九里一千墩除了汉墓之外,也有后人的墓加入其中,像乔莱,他是清朝人,还有哪些后来的人,比较知名的,咱们宝应的人葬在这边的?
  戴:葬在这边的,那后面还有一座墓,就是姓朱的,也是清朝的,他当时,墓碑上记的是十三省的巡按。
  记:十三省的?
  戴:巡按。
  记:后来还是有好多后人的墓在其中的,那个墩子是什么?
  戴:那边叫旗杆墩,
  记:旗杆?
  戴:它是为了乔莱墓迎风水的,据他们当地人讲啊,后面还有一座叫磨脐墩,它也是为乔莱墓用的。
  乔莱,清朝康熙六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参与修撰明史。学问优长,文章古雅,后转为侍读。站在乔莱墓上,与远处农田落差有近两米。就算这样相对完整的墓墩也曾遭破坏。从乔莱墩下来,我们又巧遇乔莱后人。
  采访:射阳湖镇射南村村民乔云早(79岁)
  乔:这个墩子原来高呢!
  记:它有多高?
  乔:有个电线杆子高。
  记;这个以前有电线杆高呢?那现在为什么这么矮了呢?
  乔:泥,统统拿到两边了,
  乔:我们老早跑路呢,都这个样子朝上跑呢,
  记:它高呢,以前,那面积呢?大小呢?
  乔:大小啊?顶子最高,这个中间是一座大坟茔,是我老祖的大坟茔。
  乔:老早祭祖呢,那个鞭炮呢,鞭用篙子绕起来,放,祭祖,为什么这个庄上,叫乔家飨堂、乔家飨堂呢?那个庄上后面有个祠堂。
  乔莱墓葬制非常讲究,旗杆墩、磨脐墩分别为主坟迎来风水,墓墩以深沟围绕。像乔莱墓这样保存完好的墓墩已经越来越少。而我们所知道的陈琳墓又在何处呢?传说中的“射阳三千六百墩,不知谁是楚王坟”又不知楚王是谁,何为楚王坟?跨越两千多年,九里一千墩还埋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它正在成为人们研究和保护的对象。
  采访:县政协文史委主任赵进
  赵:那么在我县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当中,曾经出现过三个文明高峰,第一次是由于古射阳国,古射阳城的兴起,带来了汉文化的繁荣,第二次就是在唐宋时期,由于大运河的全线贯通,带来了商贸业的繁茂和文化的繁荣,第三次是在明清时期,由于我县儒学研究的成果,带来了我们儒学传统的形成和人文精神的提升。
  采访:“九里一千墩”民间研究人士原天平成人校校长高建础
  高:九里一千墩应该讲啊,如果说要研究我们宝应的历史,那么说首先要研究我们射阳的历史,要研究射阳的历史,最古老的还是九里一千墩汉墓,如果说把我们九里一千墩汉墓的资料整理挖掘的话,不亚于高邮的龙虬庄,那么说,我们现在嘛,要研究宝应首先要研究汉墓群,要研究汉墓群就要研究射阳,这样就把情况解译出来了。
  渐渐消失的射阳墩,将会带走更多的文化信息和文化遗存,而那些生于斯长于斯的老人们对射阳墩的情感又该寄与何处呢?。
  采访:射阳湖镇射南村村民胡凤明(65岁)
  胡:墩对我的话,对其他人不晓得了,对我的话,对它真有感情,小时候放牛,大雁山、小雁山,骑在牛身上,有时候带个书看看,有时候这个墩爬到那个墩,在这个墩上就看到那个墩,到处是墩,跟这个墩接触太多了,所以现在心里还感到,还怀念这些墩。
  今天,王开宝作为护墩人,他时刻负责看守着三个标志墩。而似乎九里一千墩正在慢慢地淡出我们的视野,变成咫尺天涯。但愿明天,“九里一千墩”不仅仅作为一个代名词出现在网络搜索中。
  采访:扬州考古队副队长印志华
  印:射阳九里一千墩呢,应该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现代人的一种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希望我们当地政府跟人民能够对保留下来的墩子呢采取积极有效地保护措施,对保存完好地要继续保存完好,对已经损坏的要进行局部的复原,不能再进行因为修路、造房进行进一步的破坏。
  采访:射阳湖镇党委宣传委员杨志明
  杨:我们现在的射阳有荷藕生态观光园,2A级风景区,去年我们也争创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今年,我们也正在打造古镇游,2A级风景区的申报争创,也在进行之中,那么下一步就是九里一千墩如何来打造旅游景点,我们在这方面还想动一些脑筋,做些文章,通过荷文化,古文化,以及我们地区的红色文化的交融,来促进我们本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