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旅游 游在宝应 查看内容

走遍荷乡宝应:探寻荷乡记忆、展示荷乡风采(一)

2015-5-18 17:39| 热度:42436 ℃ |作者:柳西元|来源:新浪博客|我要投稿

2009年,宝应电视台秉持“开门开明开放办广电、创优创新创牌求发展”的宗旨,催生出了一批各具特色、受众细化、形式新颖的电视栏目,丰富了荷乡的电视荧屏,大大地满足了荷乡电视观众的收视需求 ...
《走遍荷乡》之“宝应博物馆”

  同期声: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参观宝地流韵宝应历史文化要览,宝应地处江苏中部,扬州市北端,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古称水乡泽国,是人杰地灵,珠光生辉的一方宝地,请看一下宝应的地理位置图。
  宝应博物馆座落于宝应县城安宜东路89号,书法家沈鹏先生书写的“宝应博物馆”五个字浸透着丰厚的历史底蕴。宝应博物馆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于2001年6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拾级而上,迎面正对的是博物馆的序厅。两侧又分为东厅(先秦汉唐时期展厅)和西厅(宋元明清时期展厅)。
  《走遍荷乡》之“宝应博物馆”
  《走遍荷乡》之“宝应博物馆”(中国第一象牙)
  片花:
  “中国第一牙”、“邗沟十三变”,荷乡的变迁沧海桑田。宝应博物馆为你打开一扇时空的窗口,展现一段漫长的历史文化。《走遍荷乡》本期节目为你呈献宝地名胜之《宝应博物馆》。
  片名:宝地名胜之《宝应博物馆》
  字幕:2003年9月16日(宝应新闻资料)
  2003年9月16日,在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潼河段宝应县夏集镇万民村的工地上,正在施工的机械突然停了下来,在机械的前面,人们发现了一根浅白色的象牙化石,象牙呈月牙状弯曲,这根象牙究竟藏着什么样的密码,又能够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
  今天,在宝应博物馆的序厅里面,象牙被赋予了一个崇高的位置,很显然,它已经成为这里的镇馆之宝。据文字介绍,这根象牙为古菱齿象象牙,并且被誉为“中国第一牙”。为什么这么说呢?
  采访:宝应博物馆副馆长季寿山
  季:因为这个象牙在目前国内出土化石当中,它最长,
  记:最长?有多长呢?
  季:它(长)有400厘米,它的牙根直径有22.5厘米,
  记:那这种象生活在什么时期呢?
  季:它是生活在距今数万年前的更新世时期。
  数万年前,宝应这块土地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这根象牙化石给我们讲述了数万年之前的故事。
  采访:宝应博物馆馆长季寿山
  季:它是古菱齿象,就在当时,宝应的气候比较温润,湿润,就是有大型的草本植物,另外就是有很多的丛林,牧草比较丰盛,气候也很好,很适宜这个象的生存,
  记:与它同时期的还有什么动物?
  季:另外还有麋鹿、犀牛、獐狮,这些动物和它在一起。
  记:那在宝应境内发现这么大的一个象牙化石,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季:这个象是大型哺乳动物,它的生存、它的环境、它的出土,对我们研究古代的气候、古代的植物,另外就是古代地球上动物分布包括我们现在江淮地区海岸线的变迁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科学的意义。
  宝应博物馆的序厅还分别介绍了宝应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历史重大事件,历史代表人物、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精品文物等,在这里,我们可以对荷乡宝应的历史和文化有一个总的概括性的了解。多媒体动画“邗沟十三变”,形象直观地再现了古邗沟穿越宝应,河道变迁的历史轨迹。
  片花:
  “水乡泽国炊烟起”、“邗沟润泽古射阳”。宝地的人文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一件件文物凝聚着古代先人的勤劳和智慧。请继续收看宝地名胜之《宝应博物馆》。
  片名:宝地名胜之《宝应博物馆》
  在宝应博物馆的东厅里面,一团篝火、一处茅屋把我们带入了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情境。宝应会有远古社会人类活动的痕迹吗?潘舍新石器文化遗址和双琚商周文化遗址为我们揭开了谜底。
  采访:宝应博物馆副馆长季寿山
  记:潘舍和双琚(古文化)遗址应该算是宝应境内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有人类居住的两个地方,对吧?概况给我们介绍一下,好吗?
  季:那个潘舍是属于新石器文化遗址,它发现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它分布的面积大概是1万平方米,在那个遗址上面出土了石犁、石凿。
  记:都是生产工具吗?
  季;都是生产工具,石犁是耕作用的,相当于现在的那个铁器的犁啊,这个石凿,它也是砍削使用的工具,这个遗址的分布面积大概是1万平方米,另外在遗址的周围还出土了麋鹿角化石。
  记;这个遗址在我们宝应什么地方?
  季:现在就是位于射阳湖镇的原水泗乡潘舍村。
  光滑的石犁、锋利的石凿,远古人就用这些简单的劳动工具维系着生命的延续,比潘舍新石器文化晚些出现的双琚商周文化,无疑又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今天,在双琚遗址处,我们还能找到一些精美的陶片。
  采访:宝应博物馆副馆长季寿山
  记:双琚,它属于商周时期的,它跟那个潘舍的新石器的时期有什么不一样呢?
  季:那个潘舍遗址是以石器为文化特征的一处遗址,那我们双琚以陶器文明为特征的一处文化遗址,双琚位于夏集镇双琚村,这处遗址是2006年发现的,遗址的面积大概是有两万平方米,它是商周时期的,当时我们在上面考古调查的时候,捡到了很多的一些陶片,而这些陶片的话,制作得都非常精美,水平非常高,这个有麻布纹、有斜线纹,另外还有其他的那个比较符合商周特征的一些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的米字纹,
  记:看得出来。
  季:这些纹饰非常非常的丰富,非常地精美,反映了当时双琚时期的人们的生活水平,这个特征。
  这是一只并不起眼的陶罐,它静静地躺在博物馆的东厅里,然而在幽光下旋转,它又仿佛透着几分神秘。这是一只商周时期的黑陶罐。上面有美丽的纹饰,在季馆长的眼里,它无疑就是一件艺术珍品。
  季:像这种黑陶罐呢,黑陶器在山东、河北出现的比较多,在我们江苏省地区,尤其是江淮地区还没发现过,这个前几年,省里来了一批专家,来看了我们的这件黑陶罐,都觉得非常稀罕,非常稀罕,所以在江淮地区发现这件文物,确实非常难得。
  季:你看它这个纹饰做得非常精美,它是针刻纹,那个上口是旋纹,下面是用针把它剔出来的这种纹饰,两边搞了桥形耳,这个非常精巧,而且的话这个胎子很薄,确实是一件比较珍贵的,很了不起的一件(文物珍品)。
  汉墓九里一千墩,散落在东荡平原上。千百年来,它流传着许多神奇传说。已经出土的大量汉代文物,吸引着人们去探寻,也诱惑着人们去想象。我国古代人相信灵魂的存在和不灭,在“死后有如生前”的丧葬观念支配下,他们在随葬方面,可以说是极其用心,明器就是专为随葬而制作的一些象征性器物。这是在宝应出土的汉代明器:牛马羊栩栩如生,鸡鸭鹅形态可鞠,还有锅碗瓢盆,稻谷粮仓,可谓地下赛似人间,真是丰足自在的的汉人农家生活啊!
  同期声:
  传说在安史之乱的时候,有一个叫真如的尼姑,从河南到宝应,她在宝应的时候,得到玉帝赐给她的八件宝物,于是她将这八件宝物呈送给了唐肃宗李亨。
  跨朝越代,到了唐朝。宝应和这个朝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唐朝,我们有了宝应的县名;到了唐朝,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咏宝的诗句。唐朝是华夏历史长河中一段辉煌的时光。徜徉在宝应博物馆的东厅里,我们能够深切地体味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而我们宝应也是这条长河中的一朵晶莹浪花。
  片花: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宝应是一座因运河而生、而兴的城市。走进宝应博物馆的西厅,北宋的墓群、清代的学派,见证着宝应的繁荣,也见证着博大的运河文化。《走遍荷乡》栏目请您继续收看宝地名胜之《宝应博物馆》。
  片名:宝地名胜之《宝应博物馆》
  (一段影像资料)
  这是一段“邗沟十三变”的动画影像,它直观形象地表达了邗沟的变迁。而邗沟的变迁与大运河在宝应的形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大运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大人工奇迹。古老的运河从我们宝应穿境而过,给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带来了繁荣与希望。走近宝应博物馆的西厅,进入我们视野的是古老的运河码头和繁华的市井人家。到了北宋时期,宝应成为融汇南北的江淮重邑,这些北宋墓群出土的各式文物见证了这段繁华。
  采访:宝应博物馆副馆长季寿山
  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咱们宝应城区发现了规模比较大的北宋墓群,对吧?
  季:对、对、对。在上个世纪,就是1995年10月,和1996年5月,在宝应城区发现了两处北宋墓群,一处是在建筑公司工地,另一处在老城郊中学工地,这两处北宋时期的墓群一共发掘了26处,分别出土了瓷器、漆器、砚台和这个墨锭,尤其这个出土的瓷器,有耀州窑产的青瓷,有江西景德镇产的青白瓷,墨锭是产自于山东、安徽,砚台产自于广东肇庆等地的一些文物。
  记:那像这种规模的北宋墓群在我们周围的这些地方发现的多不多呢?
  季:从扬州地区来讲的话,是填补了一个空白,在江苏省的考古史上,这么大规模的发现北宋时期的墓群,和出土这么丰富的文物还是比较少见的。
  记:那像发现这种规模的北宋墓群,你觉得对我们研究我们这边的历史啊,它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季:尤其是研究大运河文化很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我们北宋时期这里面的墓葬随葬都来自于外地的产品,就是说明了运河的交通带来了强大的运输物流和商业的繁荣,使宋代的宝应人能够享受到来自天南地北的丰富的物资产品,同时也带来了运河文化的多元,使宝应的经济文化更加繁荣。
  今天,我们在宝应的老城区还能看到成片的青砖小瓦马头墙、金色的庙宇和流水小桥人家。到了明清时期,我们宝应已经具备了完整的城市规模,在幽幽古巷中,文人学者们正在诵读经史子集,孜孜不倦地探求学问、著书立说。在寻常人家里,人们市贸流通,一家老小,其乐融融。
  采访:宝应博物馆副馆长季寿山
  记:明清时期,应该说是我们中国封建社会到了一个鼎盛的时期,当时咱们宝应在明清时代的话,它整个状况是什么样子的呢?
  季:宝应的城市发展到了明清也是一个繁荣发展的时期,明清古城当时有2.5平方公里,现在保留下来的也有1.5平方公里,它的城市规模还是比较大的,另外这个明清时期,宝应的人文荟萃,出现了明代画家陶成、(学者官吏)乔可聘、乔莱、(京剧奠基人)高朗亭,(经学家)刘宝楠等等,另外的话,宝应在明清时期,有很多的遗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保留下来的七十几处,有四十多处集中在宝应的明清古城里面。它的文物非常丰富。
  2008年12月份,宝应博物馆进行提升改造,重新布展的文物和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宝应博物馆的陈列纲目有序、脉络清晰。走进博物馆的三个展厅,我们阅读着宝应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在浩瀚悠久的中华文化中,宝应文化与之一脉相连。从石犁、石凿到青花瓷器,从远古象牙到宝应学派。宝应绵长不绝的文明史正在吸引着县内外的不同人士,走进宝应博物馆,我们可以重温历史、感受文明。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