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风情 查看内容

柘沟行,探访乔氏祖居地

2013-5-24 09:57| 热度:10749 ℃ |作者:梁鼎成|我要投稿

  也许是绵延几个朝代乔氏家学不朽文章的熏陶,也许是历经数百春秋乔家白酒清淳香气的吸引,2011年秋日的一个午后,宝应历史文化研究会的马俊慧、胡晓林二位先生和我,驱车前往乔可聘、乔莱父子的祖居地柘沟。   ...

  也许是绵延几个朝代乔氏家学不朽文章的熏陶,也许是历经数百春秋乔家白酒清淳香气的吸引,2011年秋日的一个午后,宝应历史文化研究会的马俊慧、胡晓林二位先生和我,驱车前往乔可聘、乔莱父子的祖居地柘沟。

  柘沟是氾水镇南的一个村。民国二十三年(1934)印制的《宝应县全图宝应县自治区域一览表》上,它和氾水等处并列为第三市的一个庄。昔日曾是舟楫往来的柘溪穿境而过,一条老街与溪流平行,商铺、住户、农家依次排开,有头二里长。以往最负盛名的是每年新春二月初二土地庙会。谚云:“二月二,龙抬头,家家带活猴(接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至今,城乡人家,依然带女儿回去过上几天,或美餐一顿。在柘沟每逢此日,商贾贩 ,纷至沓来,地摊货担,沿街设市,各式货物,应有尽有,叫卖呼喊,此起彼伏,戏曲杂耍,大显身手。一片人山人海,热闹得没得了。庄里庄外,似一锅热气腾腾的开水,出天亮到天黑,片刻没得安静。入夜散市清扫时,总要拾上几箩筐鞋子。如此情形,持续几日方息。在庄西的土地祠,则是另一番景象。民间传说二月初二是土地爷的生日,这一天香火特别旺盛。求子祈福的妇女,到土地奶奶头上除花带回家,祈望早日怀孕。拜祭的人挤满祠前的广场。红烛高烧,香烟缭绕,俯身叩首,五体投地,口中念念有词。有的祷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的希望女贤子孝,益寿延年;还有的求神保佑六畜兴旺,蛋生双黄,猪养牛大。《县志类编》载:“土地祠……一在柘沟庄,乔可聘置。”看来是当年乔御史所建的土地祠规格高于各地,土地爷爷和土地娘娘的塑像更加逼真生动,声名远播,吸引四面八方信众,因而庙会形成集市,久盛不衰,延续至今。柘沟人就是这么认为,这么说的。土地神的前身是社神。东汉时应劭所撰的《风俗通义》云:“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博,不可通敬。故封土以结社而祀之。”因为“万物土中求”是祖祖辈辈的共识。“土地无偏心,不负勤劳人”的敬畏之情世代流传,所以祭祀土地神也就相沿成习。唐张演《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即描绘当年乡村仲春(阴历二月)社日宴散之况,可见对土地神的崇敬由来已久。乔可聘置土地祠,说明这位巡按大人是善于体察民情、顺应民意的好官。
  胡晓林先生曾在这一带工作过,至今柘沟还有不少人认识他,与他叙旧,可谓熟门熟路。加之他对地方文史的兴趣与学养,是理想的向导。自东向西,行走在柘沟的老街上。毕竟年代久远,昔日景象已被岁月流水洗涤得所剩无几,代之而起的是一派21世纪新农村的时代风貌。可是,在同村民,特别是一些老人的交谈中,难掩他们对以往柘沟的怀念,对乔可聘、乔莱父子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他们也津津乐道乔家糟坊精心酿造的乔家白酒是何等诱人品尝,这一言,那一语,说得听者两颊生液。在村西的大片杨树林中,我们三人脚踩荒草野藤,寻找当年乔可聘营造的柘溪草堂旧址,依据网上所见清初著名画家查士标绘制的《柘西草堂图》长卷,对照如今已面貌全非的地形地貌,沧桑巨变,感慨系之。据清《道光志》记载,在柘沟草堂北,有乔莱构筑的别有园。“荷塘百亩,中有土丘,筑屋数间,叠黄石为假山,杂植卉木,水廓十数楹,曲折达草堂后。”怪不得文人们说,宝应的纵棹园是与如皋水绘园齐名的苏北名园,原来他在故乡就已“预演”过了。附近有乔英(乔莱的二哥)筑的吾园,“有真意堂、集虚亭、春嘤阁。”还有乔迈(乔莱的长兄)所筑以四本堂为中心的东轩。我想,这些优雅别致的园林,既是乔家老少读书作文、休闲散心的去处,也装点柘沟的美好风光,还吸引人们前来游玩,观赏其中的秀丽景色。否则,二月二柘沟庙会又怎会那么热闹呢?亲民的乔家,就是这样与乡亲庄邻和睦相处的。
  乔可聘所置的土地祠早就圮毁,几年前在原址兴建一庙,前宝应县佛教协会会长明波法师提额为“乔居寺”。柘沟人是讲情讲义的,用这三个字,世世代代纪念为柘沟赢得荣誉和光彩的乔氏家族。乔居寺共前后两进,前进中为弥勒殿,供奉的是坦胸露腹、笑口常开的布袋和尚,背后是面北的护法韦驮。右侧(东)“都土府”,土地爷夫妇是当家神。左侧(西)“巡按府”,被称为巡按的御史大人乔可聘及其随从踞于神台之上。他目光和蔼,俯首视人,好像仍在将恩泽施于一方百姓。向北是很大的天井,中间的雨棚放着大香炉,两边各有用于佛事的房屋几间。后进是正殿,里面供奉着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立于两边。
  在浏览寺中文物时,我们看到“巡按府”东墙的地上戗着两块正方形刻石。阅读篆文,知是乔可聘之父乔份与原配沈氏合葬的墓志铭,其中一方是正文,撰文者为淮安(今楚州)状元夏曰瑚,书丹者为兴化籍明末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吴 。此两方刻石于2007年7月出土后,被运到乔居寺来的。如此重要的发现,使我们欣喜非常。这时天色渐暗,有人端来一盆清水,用毛巾将石块表面抹湿,现出字迹。马俊慧当即蹲下仔细辩认,胡晓林也戴上眼镜同看,越看越觉得珍贵,越读越感到难得。为获得全部内容,马俊慧要用照相机拍下来,热心的村民又找来手电筒。胡晓林用电筒光一块一块地照射,马俊慧依次一段一段地拍摄,他强忍腰椎疼痛,坚持到最后。三日后,我们又同去柘沟。由于仓促,分头携带的工具和材料不全,拓印效果欠佳。马俊慧用照相拼接整理而成的稿子,又在胡晓林的帮助下仔细校勘补遗,终于获得一份完整的文章。此墓志铭是首次被人关注并实录,可算是海内孤本了。
  “柘,亦名‘黄桑’‘奴柘’。桑科。灌木至小乔木,常有刺。叶卵形或倒卵形……夏季开花,花雌雄异株,头状花序,腋生复花果红色,近球形,直径约25毫米……叶可饲蚕,果可食,并可酿酒;茎皮为造纸原料,亦可制人造棉;根皮药用,清热凉血,通络;木染黄赤色,称‘柘黄’。”上述文字见于《辞海》。柘树浑身都是宝。想起我曾在戏曲剧团供职多年,听说古代帝王所穿的黄龙袍被称为“柘袍”,其色乃柘木所染。宋代大文豪苏轼有诗云:“柘袍临池侍三千,红妆照日光流渊。”老先生竟把柘袍比作皇上了!柘树的身份这般高贵,使我想到元末明初之时,乔氏家族从苏州阊门迁徙过来落脚,是否与此有关?我们三人的柘沟之旅是值得的,堪为不虚此行。往后,还想再去几次。乔氏家学和乔家白酒的源头在那里呢?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相关阅读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