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风情 查看内容

宝应广洋湖 藕花香处鱼儿跃

2013-6-9 14:24| 热度:10063 ℃ |来源:扬州晚报|我要投稿

村民在广洋湖畔钓甲鱼藕加工  说起广洋湖,很多人会禁不住联想,广洋湖一定是一片汪洋湖泊。然而,当记者驱车前往宝应广洋湖镇时发现,昔日浩浩荡荡的广洋湖,如今已分割成大小池塘星罗棋布,作为湖泊的广洋湖正在 ...
村民在广洋湖畔钓甲鱼
村民在广洋湖畔钓甲鱼
藕加工
藕加工

  说起广洋湖,很多人会禁不住联想,广洋湖一定是一片汪洋湖泊。然而,当记者驱车前往宝应广洋湖镇时发现,昔日浩浩荡荡的广洋湖,如今已分割成大小池塘星罗棋布,作为湖泊的广洋湖正在从人们的视线中慢慢消失。

  曾经汪洋,如今养鱼种藕

  听说我们一行要去看看广洋湖,镇上很多人都摇了摇头。“找不到湖泊了,被围成大小不等的池塘了。”一些老人劝我们打道回府。

  “真要看看湖泊的样子,就跟我走吧。”在记者再三恳求之下,37岁桥头村桥头片片长董门锦自告奋勇,带着我们从镇上往西南角方向走,车子大约行驶了10分钟,穿过广洋湖大桥、向阳河,沿着乡间水泥小道到了河堤边。

  到了之后我们才发觉,如果不是在董门锦的带领下,此行可能很难找到广洋湖。河堤两边种着整齐的白杨树,两道河岸犹如两条永不相聚的蛟龙束缚着一池湖水。

  正当我们感叹终于找到湖泊时,不经意间看到了湖中央若隐若现的几根电线杆,如果不是这几根与风景不协调的电线杆,很难想到眼前这片偌大的湖水只是一个鱼塘。

  “这口鱼塘有1100亩左右,是围垦后广洋湖上最大的一片"湖水"了。”董门锦指着对岸的河堤说,在河堤的那一边还有上百个大大小小的塘,有些养鱼,有些种藕。

  说话的工夫,从河堤上来了一位捉鳖人,骑着摩托车,肩上扛着捉鳖钩。“老徐,今天抓了几只老鳖啊?”董门锦和捉鳖人聊了起来。捉鳖人叫徐文勇,40多岁,两人从小一起在湖边长大。

  听说我们一行专程来看广洋湖,两人禁不住感慨起来。“小时候,汛期一来,晚上我们十几个年纪相仿的小伙子,点着火把,簇拥而下,捉鱼。”

  那个时候,捕鱼工具也是五花八门,有蓖封、龙罩、齿罩、花罩、大小罱子,还有的用手擒长鱼,随着技术革新,现在都用不同网目的丝网、小钩小卡、拦河簖、拦河罾等。“如今都是鱼塘养殖,也只有我们这些抓甲鱼的人在外面晃荡晃荡了。”憨厚的徐文勇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线。

  “当年,连我们现在站的堤坝也是湖水。”徐文勇回忆,在他小时候,广洋湖可谓一片汪洋,而桥头村这段更是湖水较深处,其他地方多以滩地、湖荡为主。“桥下河堤这处可能有5米多深,而中间电线杆那段估计不到1米。”董门锦又补充说,原先的广洋湖东边一直要到兴化地界,南边一直到柳堡镇的迎湖村,西边到鲁垛镇,北边与射阳湖相邻,除了囊括广洋湖镇地域的多数乡村,还一直延伸到周边几个乡镇。

  这时,几名中年女子从旁边走过,与徐文勇调侃起来。“别看你捉鳖厉害,下水赛一趟,看谁先游到对岸。”其中一位女子笑着说。“都晓得大姐水性最好,饶了我吧。”徐文勇央求说,“现在都不下水了,小的时候,男娃女娃整天都泡在水里面。”他笑着说,广洋湖边上的儿女,个个生来都是游泳好手,一个猛子扎下水,再看到,已经是在十几米之外了。

  古邗沟也曾借道广洋湖

  “如今提古邗沟都必提射阳湖,很多人都忽略了广洋湖。 ”南师大历史系毕业的姜海波,对家乡历史颇有研究。说起广洋湖的历史,姜海波第一印象是,知道这段历史的人不多,而宣传这段历史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广洋湖的起源还要从古邗沟说起,最早广洋湖记载为博芝湖,又名博支湖。”说起广洋湖,姜海波滔滔不绝。

  据《左传》记载:鲁哀公九年,“秋,吴城邗、沟通江淮。”据西晋学者杜预注:“于邗城穿沟,东北接射阳湖,西北至末口入淮,运粮道也。”邗沟沟通了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是现在的京杭大运河的中段。这就是最早开凿大运河的历史记录。

  姜海波介绍,据《汉书·艺文志》及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邗沟的路线大致是:南引长江水,再从如今观音山旁的邗城西南角,绕至铁佛寺稍南的城东南角,经螺丝湾、黄金坝北上,穿过今高邮南30里的武广湖(后名武安湖)与陆阳湖(又名渌洋湖)之间,进入距今高邮西北50里的樊良湖(又称樊梁湖,即池光湖);再向东北入今宝应东南60里的博芝湖(又称博支湖,即广洋湖)、宝应东北60里的射阳湖;出湖西北至山阳(今淮安楚州)以北的末口,汇入淮水。因为利用天然湖泊以减少人工,所以邗沟线路曲折迂回,全长约400余里。

  其中“向北入高邮西北的樊良湖,再向东北入今宝应东南的博芝湖”的拐弯之处,便在今南水北调工程宝应站与界首镇之间,如果缩小成一个点,那就是运河东堤的子婴闸。

  清代著名经学家刘宝楠,在其所著的《宝应图经》中,附有汉、西晋、宋、梁、周、唐、宋、元等朝的射阳、平安(今大部均属宝应)两县四境图,都清楚地标明这段邗沟为宝应和高邮之间的界河。

  如果说,还要为古邗沟曾经流经广洋湖寻找一点历史痕迹,那就是,据史料记载,1950年发现的汉碑上写道,在挖博芝湖一段时,堤坝垮决,2500多名民工和士兵被湖水卷走,两千多具尸体充塞河道,相接十里。“虽然我无法考证堤坝垮决的湖水是广洋湖还是其他湖泊,但这段有着博芝湖记载的历史证明,大运河的开凿就注定了要付出昂贵的代价。”

  既然古邗沟曾经流经广洋湖,为何在历史上鲜有记载呢?对此,姜海波揣测,相比汉、西晋、宋、梁、周、唐、宋、元等朝的射阳,广洋湖曾经是一片滩地。“前两年,我参与国家文物普查时,在广洋湖几乎很难找到历史遗留古迹。”

  据史料记载,汉献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广陵太守(驻今淮安楚州区)陈登因射阳湖风涛大,损坏船只,于“樊良湖北口穿沟,更凿马濑(今白马湖),百里渡湖”,又“东迳射阳,乃至夹耶”。这样陈登把樊良湖与津湖连接起来,使邗沟出津湖、达白马湖,改变了原来的路线,不再经过博芝湖。其河线在原河线之西,史称邗沟西道。

  它依旧养育着千万水乡儿女

  很多人都很好奇广洋湖这个名称从何而来?

  湖名初见于明《嘉靖宝应县志略》:“广洋湖在县东南五十里,东通沈垛港,入博支湖。”

  “从当时开始,博支湖就渐渐改名为广洋湖,然后一直延续至今。”广洋湖镇组织科长蒯义邦介绍,“广洋”即一片汪洋之意,以湖名镇,后来又名汪洋湖、桥头湖。曾经的广洋湖面积辽阔,南迄柳堡镇、西至鲁垛镇、东临兴化市沙沟镇,西纳芦氾河、新安河、潼河来水,北通大三王河、宝应大河,与射阳湖毗邻。

  广洋湖镇依托广洋湖而生,这里属里下河浅洼平原区。古地貌原为大型湖盆洼地。在第四纪时,洼地经由江、河、海合力堆积,经历了海湾—潟湖—湖沼—水网平原的演化过程,形成了多湖荡、沼泽的地貌特征。

  “最早的广洋湖水域面积有70平方公里,水域辽阔。”蒯义邦表示,即便在上世纪50年代初,镇境内湖面面积还有64.25平方公里,后随着围垦造田,湖面才开始慢慢缩小。

  “很多滩地被围垦改造成田地。”蒯义邦查阅史料记载,在1983年土地资源调查中,湖面积尚存48.23平方公里。到了1989年水利部核实,湖面积仅存42.62平方公里。

  那时候,广洋湖上芦苇最为出名,苇荡以荡柴为多,又名小杆柴,杆细、质硬,为编织柴帘、造纸等原料。有了芦荡,心灵手巧的乡民就用草、柴、蒲编出各种生产用具、生活用品。草、柴、蒲编的原料广泛,取之容易,成本很低。在宋朝时,家家有人会草、柴、蒲编。冬天,阴雨天,农闲季节,就是编织的最佳时间。

  在1990年前,还有柴田2834.9公顷,每年冬季,沿湖村民收割荡柴,编织柴帘出售,每年约生产柴帘300多万条。

  上世纪90年代后,围垦造田加剧,湖面逐年萎缩,围垦后主要用于水产养殖和水生植物种植。到2005年,湖面已经基本消失。“如今能看到的水面,几乎都不能称之为湖。真正意义上的湖已经看不到了。”

  随着湖面基本消失,芦苇荡也慢慢消失。自然,草、柴、蒲编手艺也几乎失传了。“这块历史上浩瀚的"东荡",如今芦絮、荻花飘飞的壮观场面越来越少了。”蒯义邦惋惜地说。

  随之而来的是荷藕种植和水产养殖的兴起。

  蒯义邦回忆,广洋湖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种植荷藕,后来,由于县、镇境内有荷藕食品加工企业大量收购荷藕,不少荡田被开发成藕田,荷藕种植面积逐年攀升。

  这里水面广阔,渔业资源丰富,鱼类品种很多,鱼类有青、草、鲢、鲤、鲫、鳊、乌、鳜鱼等。水产量突飞猛进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展人工养殖以后,蒯家、南湖等村有人开始池塘养殖,后来,网箱养殖、河沟养殖、荷藕套养、稻田养殖等形式相继出现。

  “这块鱼塘亩产能带来1000元的净收入,一年就能带来100多万的收入。”董门锦指着桥头村1100亩的鱼塘说,曾经儿时嬉戏的广洋湖虽然逐渐消失,但不变的是,它依旧用它的“乳汁”养育着河畔千万水乡儿女。

  老传说

  独一无二的白鼠村

  在曾经的广洋湖畔,有一个村落声名鹊起。我们一行穿过向阳河“白鼠大桥”,过桥后,一条约两公里长的乡间小道直通向村庄。

  镇上的老人说起白鼠村的来历,如数家珍。“白鼠村”如今成了当地老百姓必去的地方,大家纷纷前往参观,希望沾沾“鼠能聚财”的福气。白鼠村原名碧霞村,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打天下时,于公元1355年初夏曾途经这里小憩,遇一白鼠显吉祥暗示,后来在攻打集庆(今南京)时,又梦见此鼠啃咬船板,受此启示,遂生破釜沉舟之计,一举攻下集庆,为建立明王朝奠定了基础。明太祖登基后一直不忘此事,便将碧霞村赐名为白鼠村。后该村村民砌房造屋便依圣意,遂使村落地形成为一只潜伏的卧鼠,鼠头朝西,鼠尾自然向东,村西老街的南北各设大井一口,史称鼠眼。

  老风俗

  做香会跳三官老爷

  以前广洋湖镇渔民较多,他们祖祖辈辈都以捕鱼为生。由于长期住在渔船上,漂泊四方,他们都有信神、求佛的风俗。渔民做香会跳三官老爷这风俗,在广洋湖地区的渔民中较盛行。

  渔民做香会跳三官老爷,据年长的渔民回忆,在广洋湖地区有几百年的历史。渔民不问穷富、不问地位高低,一般人家十年做一次香会,有的人家一代做一次香会。做香会跳三官老爷主要目的是求神灵保佑全家平安,保佑全家多子多福,求神佛消灾避祸。轮到哪家做香会,必须跳三官老爷。在小渔船上是不好做香会的,有的人家跟陆上熟人借堂屋做香会,有的人家用船帆搭了简易敞篷做香会。做香会的神案布置讲究,威严可畏。做香会的时间,在每年的九月、十月,都在夜里进行。晚上九点钟开始,一直到第二天凌晨天麻花亮鸡子叫,四点钟左右结束,七个小时左右。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相关阅读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