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宝应历史
订阅

宝应历史

  • 朱氏家祠:宝应清代人文建筑遗存的沧桑容颜
  • 2018-4-9 10:01
  • 历史上宝应有过很多家祠建筑,如今依然存留的,只有宝应小石头街里唯一的一座—朱方伯公家祠。它坐落在宝应古城区,东边与宝应朱氏一脉相承的朱氏三进士宅第接壤,南与宝应儒学圣地—学宫相呼应,西侧近在咫尺的是周恩来总理少年读书处, ...
  • 宝应发现一南朝古墓:距今1500年,墓砖纹饰精美,墓主身份成谜
  • 2018-4-2 17:18
  • 最近,宝应射阳湖镇在种植花卉时发现一座古墓葬,考古人员随后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记者昨获悉,根据墓葬形制和清理出的墓砖特点,初步推断这是一座南朝古墓葬。昨天,从该墓葬清理出的带有精美纹饰的墓砖,已被安全运至宝应博物馆。古墓 ...
  • 惠浴宇对宝应情深义重
  • 2018-3-31 15:34
  • 1941年5月,刘少奇、陈毅电令惠浴宇重返江都,以江都抗日根据地为基础,北上开辟高邮、宝应抗日根据地。因为高(邮)、宝(应)抗日根据地的开辟是在同日、伪、顽三角斗争中进行的,所以斗争形势极为复杂而严峻。9月,新四军1师1旅2团组 ...
  • 同松药店,宝应百年老店
  • 2018-3-29 16:34
  • 宝应同松药店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安宜镇学墩社区南大街54号,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春,取同心同德,松柏常青之意。1965年,药房后面增筑了药材加工间。现存店铺和药材加工间共三栎房屋,占地面积450平方米,建筑面积247平方米。
  • 历史铸就的珍贵友谊!周恩来和他的表哥陈式周
  • 2018-3-5 10:30
  • 打开《周恩来书信集》,卷首便可见1921年1月30日和2月23日致陈式周的两封信。陈式周,江苏宝应人,是周恩来的表哥。1982年7月6日《人民日报》称,这两封信是“迄今为止收集的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最珍贵的历史文献之一”,便也珍藏着两人不 ...
  • 八浅说“浅”:宝应为何有这个奇怪的名字?
  • 2018-2-5 09:51
  • 宝应的大桥、二桥建成之后,运河两岸变成通途,沿运的摆渡相继撤消殆尽,八浅摆渡也于2012年停止运行。河东的八浅渡口,已成为一家民营砂石仓库。而河西的渡口码头,已荒圮不堪,成为历史遗忘的角落。时至今日,我一直存在于心的,不是渡 ...
  • 三论宝应大运河
  • 2018-2-4 09:46
  • 随着京杭大运河入遗,大运河文化迅速发展,很多方面带来了观念更新,也成了一门非常火热的新国学。我们对宝应大运河的认识,就不能停留在清代刘宝楠邗沟十三变的原点上,有必要在对他思想的反思基础上,求得发展提高与突破。在新的文化背 ...
  • 朱彬和宝应汉射阳石门画像
  • 2018-2-3 08:58
  • 有史以来,我们的宝应最重要的考古发现是什么?答曰:汉射阳石门画像。《县志类编·附录·文化》:“射阳石门画像,出土于射阳镇西之平家庄(今射阳湖镇平江村)。清乾隆举人朱彬《游道堂诗文集·平家庄古阙记》叙之甚详。”朱彬在文中说 ...
  • 诉说千年古邑!盘点宝应历史文化名片
  • 2018-1-31 16:02
  • 近阅有关宝应的史书,思想应铭记历史,面向未来,遂有动笔之念。现将宝应历史名片陈述如后,以奉读者共鉴。文明古县 自春秋始,宝应已有二千五百年历史。从建县起,也有二千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唐易安宜为宝应,亦有一千二百五十多年了 ...
  • 安丰红枫园里故事多
  • 2018-1-24 09:59
  • 还是在宝应安丰中学读高中时,我经常路经安丰烈士纪念墓,据老师讲,安丰烈士纪念墓安息着许多新四军英烈忠魂。而当我看到烈士纪念墓对面的一座山墙上画有一幅女民兵手持驳壳枪在英勇杀敌的场面,常让我肃然起敬。这些画面,至今在我的脑 ...
  • 宝应纪事:宝应宁国寺内宝物多
  • 2018-1-16 13:24
  • 大约是在2004年4月的一天,宝应县城内可以说是万人空巷,本地城乡及周边地区的僧众、善男信女们齐聚宝应宁国寺,济济一堂,盛况空前,人们都想一睹从台湾赴宝应供奉的佛陀舍利。上午9时58分,佛陀舍利在台湾弥勒内院住持宽裕长老一行护送 ...
  • 宝应纪事:纵棹园里传说多
  • 2018-1-15 09:54
  • 说宝应纵棹园里传说多,是因为在这座私家园林里曾经发生过许多事件,也为纵棹园增添了神秘色彩。在纵棹园大门的两侧,雄踞着一对洁白、威严的石狮。据传说,古时在宝应的城北,有一家豆腐店,店主人每晚做好两缸用于次日出售的豆腐脑。有 ...
  • 新四军在宝应:僧入虎穴
  • 2017-12-18 08:51
  • 故事从1941年4月说起。当时射阳被日寇、伪军侵占。与射阳一河之隔的蒋堡便是敌人的“上马台”,群众深受其害。一次,日寇、伪军开汽艇过来“扫荡”,上庄一看,青壮年无一人在家,有些老弱病残的人在家也闭门不出。见此情景,几十个日寇 ...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