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免费注册
开启辅助访问
宝应晓得
帮助中心
官方博客
收藏本站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
首页
Portal
文化
旅游
文艺
专栏
公益
头条
晓得
你哈晓得啊?晓不晓得都来吧!
更多
投稿
宝应风情
宝应历史
宝应名人
宝应美食
宝应电话114
扬子晚报阅读
宝应地图查询
宝应天气查询
宝应快递查询
搜索
搜索
热搜:
高铁
运河
文明
安全
宝应人
小学
幼儿园
宝应湖
荷藕之乡
宝应站
历史
美食
泰山殿
航拍
宝应话
荷花
微电影
方言
文章
用户
安全验证
请完成以下验证码
宝应生活网
›
首页
›
文学艺术
›
宝应文学
订阅
宝应文学
怀念梁先生
2021-3-30 10:55
我姨父也姓梁 ,他在医院当医生40多年,其中,做了“赤脚”医生20年,当地百姓记不住他的名字,一直叫他“梁先生”,有时我也喊姨父“梁先生”,母亲听了,总嗔骂我“没大没小的”,这时,姨父也不生气,笑着摸着我 ...
初上扬州
2021-3-19 18:39
宝应服装厂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就开始生产外贸服装,一是外加工,其它外贸生产厂为赶交货期,帮其突击一下,落个加工费。二是匀些加工订单,从有外贸门路的工厂拿一些数量少、利润低、交货期急的订单回厂生产,比做加 ...
垄上夕拾之八:可喜的得而复“失”
2021-3-16 17:22
集镇开往村里的公交车,名副其实的老人车。除了逢年过节,乘客十有八九是老头老太。近两年,这趟老人车上流行一个最热门的对话,是这样的。“田还在手里啊?”“丢掉喽。没办法,儿子吵煞喽。”“唉!年岁不饶人啦。 ...
垄上夕拾之七:秸秆情仇
2021-3-11 17:51
小时候,老家做饭烧老虎灶。我家的老虎灶有三口锅,里锅最大,口锅最小,日常煮饭煮粥都用“尺四“的中锅。每到做饭,妈妈总会往里锅和口锅里舀两瓢水。开始莫名其妙,后来也渐渐成了我们的习惯。那是不让中锅的余热 ...
垄上夕拾之六:田埂上的飞机
2021-3-9 16:33
八月底的一天上午,十点钟左右,我正在书房临习我钟情的张猛龙,忽然屋后传来一阵嗡嗡的声音。接着有人说,无人机打药了。无人机这玩意儿,听说已经两年了,还没有亲眼见过。我像赶热闹的孩子,丢下功课,来到了田头 ...
垄上夕拾之五:老家的天际线
2021-3-6 14:40
天际线是城市建设术语,我想借用一下。少年时代,也就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老家小南庄三十几户人家,清一式草房。我家是富裕中农,房子最高。虽然也是草屋,但是九架梁,有砖根脚。重要的是,爷爷告诉我们的,我家屋面 ...
半个世纪的深情——挥泪悼师母
2021-3-3 08:58
正月十五元宵节,惊闻俞江顺师傅的遗孀俞师母逝去的噩耗,让我悲痛欲绝,潸然泪下。俞师傅辞世于1996年,享年63岁,俞师母享年88岁。俞江顺夫妇是化工厂的铁匠师傅、企业的一般员工、这个社会低至不能再低的普通百姓 ...
垄上夕拾之四:河边旧猪圈
2021-3-3 08:43
老家小南庄,早就没有人家养猪了。旧猪圈还有几座,静静地躺在河边,时不时地唠叨几句曾经的过往。上个世纪六十七十年代,除了五保户,三十几户人家,家家都养猪,也就家家在河边有猪圈。图的不是卖猪肉赚钱,图的是 ...
垄上夕拾之三:村里的桥
2021-2-25 19:09
老家小南庄,在河沟纵横的射阳湖镇,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子竟有两座桥。村子中间一条东西向的大河,向东连接着一望无际的芦荡,向西伸向几百亩良田。30几户人家分住在河南河北,村东头有座跨河的大桥。紧挨着大桥北桥 ...
垄上夕拾之二:村头的路
2021-2-22 16:55
老家小南庄,属里下河,地势低洼,河沟纵横。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叶,没有去过县城之前,除了射阳湖集镇上不足两米宽的砖街以外,我没有见过一尺长的硬质路。乡间所谓的大路叫大圩,纯粹土路,宽不过三尺,一下雨便一片 ...
没有彩排的人生也精彩
2021-2-22 16:47
岁月绵延,人生苦短,进入花甲,聊发少年狂,检阅没有彩排的人生。2016年3月,乍暖还寒,我匆匆出发了。为了这次检阅,我足足准备了六十多年,这是生命中注定要进行的一项仪程。完成了这一仪程,我的人生才可能更丰 ...
七绝·农村小作坊开工
2021-2-21 19:36
七绝·农村小作坊开工 文/沈德荣 爆竹烧香又祭神,鸡飞狗叫闹晨昏。开工本是寻常事,何必无端扰四邻。来源:宝应生活网七绝·农村小作坊开工 文/沈德荣 爆竹烧香又祭神,鸡飞狗叫闹晨昏。开工本是寻常事,何必无端扰 ...
七律·辛丑首日自勉
2021-2-18 16:03
七律·辛丑首日自勉 文/沈德荣 年行六十莫颓伤,寡欲清心有吉祥。宠辱如尘真造化,人生是客勿张扬。四时旷达襟怀阔,五谷调和品味香。白首犹当知谨省,安贫守道路方长。来源:宝应生活网七律·辛丑首日自勉 文/沈德 ...
垄上夕拾之一:扣饭
2021-2-18 15:44
或许儿时饿得太狠,进入老年后,找寻童年欢乐记忆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往往大多是八大碗、驴打滚、白糖泡炒米,这些曾经让自己流口水的吃喝上的事情。扣饭也是其中之一。十二岁那年,想起来就心悸的三年自然灾害终于 ...
怀想儿时的年
2021-1-30 15:03
小时候,乡村物质匮乏。但是,对于我们孩子而言,过年是最幸福的事情。新衣服、新布鞋、新头花、压岁钱,是我们儿时过年一直不变的盼头。记忆中的年,是妈妈锅上,我锅下,是妈妈做饼,我烧火。她半夜把我叫起,围着 ...
1
2
3
4
5
6
7
8
9
10
... 134
/ 134 页
下一页
十哭发小
垄上夕拾之一:扣饭
拜谒“铁人”
宝应记忆:抬夯号子
时间都去哪儿了——写在天平荣誉奖章
相关频道
宝应文学
宝应摄影
宝应书画
文艺资讯
宝应头条
青春那些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难忘的,有趣的,会不时地萦绕于心。我参加工作的第一站是 ...
网课间的乒乓乐趣
眼下,又一波疫情袭来,在全国不少省市肆虐。许多中小学生不得不重归家庭,接受线 ...
眼儿媚·晨步有怀
眼儿媚·晨步有怀文/沈德荣芳影晴光绕东坡,风物渐清和。萱芽似玉,梅香胜酒,燕 ...
宝应方言杂谈 :吃酒
宝应人把“喝酒”说成“吃酒”,视吃酒如品菜,在推杯换盏中让美酒与佳肴相映成趣 ...
无奈渔乐
老人家“我的一张大字报”点燃了文化大革命的熊熊烈火,造反派们为应对局势忙得焦 ...
农村社会调查
宝应属于里下河地区,历史上有名的“锅底洼”,而射阳湖镇位于这“锅底洼”中心。 ...
那年的冬天特别冷
雷锋说过:“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并不是为了吃饭。”但是,人没有饭吃必定会饿死 ...
古城宝应百年老桥:张仙庙桥
张仙庙桥位于宝应古城东侧五条街南,是老城里仅存的一座石板桥,南北向,跨穿城而 ...
更多>
频道精选
十哭发小
母亲无坟,去哪祭扫?
脱兔
星星知我心
内桥2号
万里行之成都
大西北万里行之宁夏
大西北万里行之青海
大西北万里行之新疆
函授趣事
夏日趣事(五):收获
夏日趣事(一):苦头
上海之行
寻桑记
我的“裁剪大师”梦
萁豆同根情深深
返回顶部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QR Code
手机扫一扫 体验极速触屏版
个人中心
个人中心
登录或注册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116-008-5805
周一到周日 8:30-20:30 (官方QQ)
7 x 24小时在线客服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手机版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8-2022
宝应生活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18897号
苏公网安备32102302010084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