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 细说宝应方言 “作相”
  •     2014-1-27 17:16
  •   “作相”,也叫“作下”、“呷意”。本义是做事的样子,人们经常说“做事要有做事的样子”,就是强调要有“作相”。但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作相”的本义逐步被人淡忘,引申出几个其它义项:  1、实力。例: ...
  • 他“赐”宝应柳堡金字招牌
  •     2014-1-26 17:06
  •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十八岁的哥哥坐在河边,东风呀吹得那个风车转哪,蚕豆花儿香呀麦苗儿鲜……”优美的歌谣伴着电影《柳堡的故事》飞入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这部电影,由黄宗江根据胡石言的同名小说改编 ...
  • 六事兴革耿随龙
  •     2014-1-25 15:53
  • 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一场旨在“汰冗员,减民负”的兴利革弊浪潮,在扬州府辖区内全面推开。而它的源头在宝应,在县衙仪门东侧那座刚刚建成的“六事兴革”碑亭前。亭中的碑碣,是扬州督府为表彰知县耿随龙的 ...
  • 宝应白马湖的前世今生
  •     2014-1-25 11:23
  •   白马湖前世湖漕的重要通道  在很多扬州人特别是年轻人的记忆里,白马湖是一个陌生的词。但如提到邗沟,相信大多数人都很熟悉。  邗沟最初是利用天然湖泊,开挖部分河道连接起来的一条河,沿线的湖泊也不是太 ...
  • 宝应白马湖 源自梳子引白马的传说
  •     2014-1-25 11:18
  • 白马湖地处宝应县,淮安市的楚州区、金湖县、洪泽县在此交界,位于高邮湖之北。该湖古称马赖,东汉时为邗沟西道,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黄河南徙后逐渐成湖。 相传,在很久以前,白马湖不叫白马湖,而叫广代湖 ...
  • 粟裕大将宝应借马 骑术堪称一绝
  •     2014-1-25 11:07
  • 粟裕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之一。抗战时期,担任新四军一师师长的粟裕曾转战于苏中地区,与扬州人民结下深厚的军民鱼水情,他的事迹至今广为流传。 1943年9月,粟裕原有的坐骑病亡后,他一直心事重重,食不甘味。听说驻 ...
  • 柳堡的故事"二妹子"原型 夏美英
  •     2014-1-22 11:24
  • 说起电影《柳堡的故事》中的“二妹子”,无人不知。她的原型就是柳堡头的夏美英。 “二妹子”家是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又是一个革命家庭。抗战时期,她父亲、哥哥、嫂嫂、大姐先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她家住在梆堡 ...
  • 宝应荷藕的物质美
  •     2014-1-18 11:21
  •   莲花复莲花,开作脸边霞,鉴湖三百里,同时出浣纱。   莲叶复莲叶,团团珠露滴,三十六鸳鸯,雨中留盖得。   花落见莲心,并房情自深。相怜复相惜,婉转何由寻。   莲根是莲藕,玉腕玲珑手,佳人雪尽丝 ...
  • 书法“张章草”
  •     2014-1-17 15:37
  •   我与张泽民同志相识已有20多个年头了。初期是他任一个镇党委的宣传委员,之后转任统战指导员。近几年,张泽民担任宝应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之后,积极参与我县“书法之乡”的创建工作。2006中国·宝应荷藕节期间, ...
  • 墨原,宝应书坛一大怪杰
  •     2014-1-17 15:33
  • 墨原,本名汤禄仕,宝应县安宜镇西郊人。墨原自少爱好书法艺术,先从唐楷入手,后又转入汉隶,目前尤爱魏碑,专读行草名帖。关注近代书法名家和当今书坛崛起的大家,广泛汲取营养,博采众长之书艺。既能传承古人 ...
  • 宝应夏集凤凰沟的历史传说
  •     2014-1-16 17:16
  • 有关宝应夏集凤凰沟的传说,明朝初年就产生了,明朝中期盛行流传,历经清朝,中华民国、新中国,直至当代,其传说内容大致如下: 元至正年间,宝应夏集建成东岳庙,前来烧香求财、求福、求寿、求保佑者络绎不绝, ...
  • 教玩具产业当家 记返乡创业十佳共产党员杨军勇
  •     2014-1-16 08:36
  • 近年来,我县持续推进返乡创业就业活动,吸引动员了一大批在外人士返乡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值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本报在县委组织部大力支持下,开设“推进返乡创业就业”专栏,介绍返乡发展群体 ...
  • 宝应中大街即景
  •     2014-1-14 09:43
  • 和许多历史文化名城一样,位于苏中之中的宝应县城也有一条古色古香的中大街。宝应中大街与西侧穿境而过的大运河平行,在古城区自北向南划出一道中轴线。这里旧名白田,汉初仅是一个村庄。东汉末年,广陵郡太守陈登将 ...
  • 爱国慈善家陈式周
  •     2014-1-13 16:02
  • 陈式周(1882~1954年),笔名存悔,宝应县城人,祖籍淮阴。青少年时代,发愤读书。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用笔名存悔编写出版《比登临楼笔记》一书,寄托一腔爱国之情。次年春,其表弟周恩来时年9岁,因生母万氏病 ...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